有则听后令人捧腹而笑的民间故事:
相传古代有十个熟人相约要在一起喝酒。怎么个喝法呢?大家约定:每人各带一瓶酒,而后将这十瓶不同风格的酒倒在一起掺着喝。这倒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喝法。于是,每人都有了各自想法。张三想:“我带一瓶水去,反正九瓶酒中掺上一瓶水也改变不了酒味,别人是不会发现的。”可惜的是,李四、王二、赵五,另九个人也都想到了这条“锦囊妙计”,并照此而行。结果是十瓶水倒在了一起,大家喝着喝著一致心照不宣、面面相觑,心里不禁黯然失笑。
对此故事,我们不必费心求其真伪,但它相传开来,是要后人们从中得到启示。
启示之一,要践诺不要失信。十个人事先相约而定,要在一起喝酒,可每个人却都喝的是水,大家都心知肚明,有难言之隐。导致这般结果,首先是每个人都没有践行诺言,都失信与他人。常言说,人在做、天在看。在社会上生活,每个人都应该拿牙齿当金使,不说归不说,说了就要兑现,而不能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尤其是党的干部,更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做两面人、当两面派。诚信是立人之基,践诺是立人之本。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随时随地都在盯着我们的干部,都在听其言观其行,千万不能在百姓面前掉价、丢份。
启示之二,要自尊不要自欺。原本要喝酒,而却全都饮的是水,十个人都在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生活中类似教训并不少见。俗话说,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对他人不尊不敬,实则是对自己的不尊。而对自己不尊,也就是陷入自欺之中了。
启示之三,要舍得不要吝啬。十人喝酒演变成了十人喝水,教训是每个人都不想舍只想得,结果是谁也没有得到酒。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是做人修养之谈。在与人交往中,不想舍掉些什么,总想得到些什么,总想占到便宜,大概老朋友会丢掉,新朋友也结交不了。天长日久,很可能成为孤家寡人。人与人之间如此这般,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何尝又不是这样?如若每个人都只想得,不想舍,只知享受,不想付出,这复兴之梦何时能圆?
启示之四,要力行不要依赖。喝酒变成喝水,缘由其一在于每个人都有依赖想法,都仰仗他人带酒而自己可以无偿享用。这种一味指望别人做贡献而自己来享受的依赖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人。这无论在人与人相处中,还是我们每个人在与集体、国家相处中,都是不可持有的。在社会这部大联动机上,每个人都是一个部件,都有其功用,有其职责,不能指望别人发挥作用而自己怠工享受,该“转动”却停歇,该“磨损”却吝啬,从而坐享其成。尤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绝不能懒政、怠政当看客,不当“舵手”当“游客”,一定更要舍我其谁的担当,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时刻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境界和担当,不断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英国哲学家罗素有段让人动容的话:“我行将就木时,不会有枉过此生之憾。我在暮色中见过红赤的土地,曙光中见过晶莹的露珠,霜天中见过闪耀的冰雪,我嗅到久旱后甘甜的气息,我听过风暴中的大西洋拍打着康沃尔郡花岗岩那种惊涛裂岸的轰鸣。”我们大家都应记住这段话,并以此共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