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去农贸市场买菜,看到一个卖黄瓜的摊子上,一张黄纸壳上写着四个大大的黑字“绿嚷黄瓜”。我愣了愣,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这“绿嚷黄瓜”是什么黄瓜?细一琢磨,恍然大悟,估计是摊贩把“瓤”写成“嚷”了,应该是“绿瓤黄瓜”才对。有些菜名,笔画多,难写难认,摊贩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常常是字认得人,人不识得字,于是,他们就用简单的同音字来代替。诸如“蒜、韭”之类的字,摊贩们干脆写成“大算三元一斤”“九菜两元一把”,反正买主也能看得明白,并不会较真儿要买“大算”和“九菜”。
只是,这“绿嚷黄瓜”的招牌,我还是头一次看到,惊奇之余,不免浮想联翩。自古就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说法,摊贩们自然懂得自夸的技巧,“绿瓤黄瓜”是好货,是卖点,自然要大力宣传。我曾经咨询过卖黄瓜的摊贩,黄瓜怎么还会有绿瓤、白瓤之分。摊贩咧嘴一乐:绿瓤的,是本地黄瓜,原汁原味,绿色无污染;白瓤的,是嫁接在南瓜苗上长大的黄瓜,长得壮,不易生病,就是口感差。
真是隔行如隔山,陡然間觉得自己的蔬菜鉴别能力又有了提高,接下来再看到“有机花菜”“真冬枣”“农村笨鸡蛋”等招牌,我竟然能无师自通地给予合理且颇为专业的解释。有机花菜,应该是花菜生长的水、土壤、肥料都达到有机标准,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菜的称谓。真冬枣,不言而喻,不是假的冬枣。这就很有讽刺味道,肯定有过假冬枣(糖精泡枣炮制而成的所谓冬枣)泛滥的时候,商家才会给自己的枣打上“真冬枣”的标签,至于那冬枣到底真假,以普通消费者的鉴别能力怕是难以区别。至于农村笨鸡蛋,千万不要以为是农村很笨的鸡下的蛋,一定要明确“农村”和“笨”的含义。时下和“农村”二字沾边的东西都很吃香,比如农民自家菜园产的蔬菜、农村的猪和鸡,都成了紧俏货,总之“农村的”就代表了绿色无污染,代表口感佳、营养高。所以“笨鸡”,不是那种被高科技施了魔法,一个月就能疯长三五斤肉的鸡,而是农家院里散养的只吃粮食、草籽、虫子的溜达鸡,它们下的蛋,自然绿色无污染。
“绿色无污染”是时下的一个“热词”,既体现了人们对菜篮子工程的终极要求,又蕴含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极度焦虑。实际上,人们的焦虑也不无道理。新闻媒体上曝光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确让人担忧。试想一个社会,一旦炸油条的不吃自己的油条,卖包子的不吃自己的包子,做豆腐的不吃自己的豆腐……如此下去。岂不是使人们陷入一个易粪相食的怪圈?
我总能回忆起小时候偷偷跑到菜园里偷吃黄瓜纽儿的日子。春天,黄瓜只有拇指大小,顶着花带着刺儿,水灵灵的喜人。我就偷偷地钻进小园子,摘黄瓜纽儿吃。那种入口略微有点涩、细嚼满口清香的味道至今想起来还流口水。我不记得那是不是绿瓤的黄瓜,我只知道,我有几十年没有吃到那样“纯粹”的黄瓜了。如今,看到市场上这“绿嚷黄瓜”,更是让人怀念曾经的小菜园,想起记忆里舌尖上的黄瓜。我突发奇想,这黄瓜要是真地能“嚷”就好了,就可以告诉我们它的生命历程:谁播的种子,谁施的肥,谁浇的水;种子是什么种子,肥是什么肥,水是什么水;有没有打农药,药是什么药……让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它真就是“绿色无污染”的黄瓜,该多好啊!
小黑孩/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