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几乎所有城市(包括县城)都建有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标。这些地标,物化的居多,精神的、文化的少。而我认为,文化建设才是最佳的地标,举例证之。
我的故乡湖北省秭归县和第二故乡黑龙江省穆棱市(县级),都曾默默无闻,又都因以文学立市,打造文化地标,分别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同名的)“中国诗词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因此声名远播。秭归县是屈原的故乡(进旧城东门,第一眼就看到牌楼上“屈原故里”四个大字),穆棱市是著名词人蒋开儒的第二故乡,进市府必经公路边高高竖起的“诗词之乡”四个大字。
秭归县旧城关镇东原有“屈原庙”“屈原衣冠冢”等等实体文物。后来,秭归县城关镇因三峡大坝合龙而沉入水底。新县城建于三峡大坝之上。在城东,新建了“屈原祠”,内设“屈原纪念馆”,馆藏各种版本的《楚辞》和研究屈原的书籍500余种。馆内还有屈原石像、青銅像以及橘颂亭、碑廊。
在秭归,与屈原文化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在屈原祠前时不时举办龙舟赛。传说,龙舟赛是因屈原而兴起,屈原精神藉龙舟赛而发扬光大。还有“号子魂”,有由“峡江号子王”和“三峡活化石”之美誉的胡振浩老人担纲主演的《船工号子》,是不同凡响的民俗歌舞,是纪念屈原的千古绝唱。
秭归这个“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还是“中国龙舟之乡”),每日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中外游人,他们怀着景仰之情参观屈原纪念馆和与屈原有关的名胜。
每当被要求报原籍的时候,我都自豪地说是湖北秭归,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被回以“那是屈原的故乡吧”!前不久去台湾旅游,无意中与导游刘小姐谈起三峡大坝上的屈原故里秭归县,始料不及的是她竟如数家珍。名不见经传的鄂西山区的秭归县,因屈原文化这一地标性建设而名扬天下!文化地标,还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增长。
我的第二故乡是黑龙江一个边陲小城穆棱市,也因头顶“诗词之乡”的称号而“星光熠熠”。我外出开会或旅游时,说穆棱市,几乎无人知晓,但当我说来自黑龙江“诗词之乡”,说起穆棱市籍的著名词人蒋开儒的《喊一声北大荒》《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词时,则无人不知。
穆棱市被授予“诗词之乡”,名副其实。我是该市作家协会主席,同时是《穆棱河文学》(我市宣传部主编的内部交流性刊物)的编委,接触过近百位诗词作者,其中在省内外刊物发表诗词作品的有十几位。市里每年都举办诗词征文和诗词朗诵活动、诗词下乡采风活动。现居深圳市的蒋开儒,多次应邀回来参加活动。
诗词文化是穆棱市最好的文化地标。在一次宣传部组织的文化座谈会上,我直言不讳地说,我市现有的文化硬件建设如文化大街、文化公园、文化长廊之类都是很好的地标,但比起“诗词之乡”这个文化地标则相形见绌!现在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上的投入远不及文化硬件上投入得多,舍得花大价钱远程购买现今竖立在文化公园里的太湖石,却在培训诗词作者去外地进修上舍不得花钱。在座领导认真听取了我的建言,表示将努力改进。
文学地标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文学(包括诗词歌赋)可以很好地提升一个地方的综合人文素质和文化品位,其影响长久而深远。我小孙子今年考上了南昌的一所大学,我对他说,你到南昌报到后,务必抽时间去参观“滕王阁”,是它诗化了南昌、美化了南昌、提升了南昌的知名度,使得南昌更加人杰地灵,所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近日他在微信上告诉我,他去了,并为他在选报志愿时选择南昌的大学而沾沾自喜。
沾文学之光并形成永久影响力的例子古已有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刘禹锡的《金陵五题》,都让所属之地“沾光”。文化“沾光”弥久绵长,千万年不减色,而实物性地标固然赫然在目具有震撼性,但终归避不开岁月的消磨。
文化地标的重要性正在形成共识。如今,各地在建设实物性地标的同时,在文化地标建设上逐渐倾注更多的心力和财力,更多的文化地标在更多城市涌现。未来,那将是我国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