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有知识的批评有力量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月刊 热度: 8255
□郑蜀炎

  既然“知识就是力量”,那么,这样的推论当然也是顺理成章的——有知识的批评有力量。

  《理性之谜》一书中讲,理性和直立行走一样,是一种进化出来的特性。而这种特性,跟高度的社会性有关,即:人的合作与批评。

  犯错与受批评,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印迹。也可以说,人类社会还没有设计出任何一种机制可以像批评那样,将人性中的种种缺憾改变、弥补为合作创新的动力。罗曼·罗兰一言以蔽之:“倘若人活着不是为了纠正自己的错误,克服自己的成见,扩大自己的思想和胸怀,那么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但问题是,人的身上并没有“错误”或者“正确”的工具化按键,纠正错误不是按下某一个键,立马就“每于寒尽觉春生”了。批评当然要有立场、讲态度,但从根本上讲,批评的正确方式,不是要靠某种手段去压制或战胜一些人,而是要用知识的力量去赢得人。我非常欣赏一个说法,批评本身只是一种中介,而不是沟通的本身。

  1837年,被称为“蜂鸟”的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出现了(内燃机汽车的诞生还得等几十年)。但是,这一发明却遭到汽车、石油界一些言之凿凿的批评。加之巨大石油储藏的发现、长途公路的兴建等多种原因,十几年后,电动汽车竟然停产了。但后来电动汽车的重新崛起证明,此前对它的那些批评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利益考量,而非科学的评判。一位英国记者在其著作《重新思考》中讲述这个实例后提出这样的思考: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有边界的。因此,仅仅依靠批评者的地位来判断批评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什么是有知识的批评?读罢另外一段轶闻,可以有所体会——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由威廉·阿瑟·刘易斯和西奥多·舒尔茨共同获得。有意思的是,两人赖以成名的二元经济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是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并且只要涉及学术观点,他们始终坚持相互的批评。但评委们恰恰认为,这种“知识的批评”和“批评的知识”,对经济学的发展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因此,他们有理由一起分享荣誉。

  批评要有知识,但只有促进发展与进步的知识才有力量。恩格斯在研究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化后,写下了重要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但在后来再版的序言中他写道:“这本书所描写的状况,至少就英国而言,现在许多方面都已经成为过去。”革命导师总是站在时代与知识的前端,因此,经历了百年历史风云,人们依然坚信,他们的理论“是对的”。

  当然,进行有知识的批评首先自己要有知识。清代有个年轻诗人写了400余行的诗请袁枚推荐。袁枚看后,将前人咏葵花的诗句题写在上面:“能共牡丹争几许,被人嫌处只缘多。”既批评了诗抻得太长,又留足了面子,学子焉能不服?说到这里想起,鲁迅先生虽对袁枚远离现实的靡丽文字多有批评,但提到《随园诗话》,先生如是说:“不是每个帮闲都作得出来的。”可以看出,鲁迅并不喜欢其文品,但又不否认其学问。这种充满了学识气息的批评,告诉我们何谓大家风范。

  《史记》中,但凡有头有脸的人干了蠢事,司马迁总以“为天下笑”这几个字为评。或许,对那些无知识含量的批评,亦可用以评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