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日景·夜景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月刊 热度: 12319
李俊瑶

  天地有阴阳,所以,能孕育万物。

  地球有昼夜,所以,能让一处风景,昼夜迥异。

  2018年暮春,我赴商丘市睢县采风,报到当晚我和几位文友相邀散步夜游北湖。

  湖光灯影中,夜的情绪蔓延开来,开始感怀———朦朦胧胧的夜景,到底是真实的面貌,还是修饰的幻景?灯光营造出的明暗对比,到底是掩盖了丑陋,还是增添了美丽?

  我承认,灵魂,会随着夜深人静,更贴近生命本真,更直视内心彷徨。当我洗漱后躺在床上,思考的命题逐渐清晰———如果说艳阳下的白天,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细节,那么灯光下的夜晚,则让我们感到更多美好。

  次日白天正式采风,巧的是,采风路线,竟有很多与我们昨夜之游重合!遗憾的是,路线一样,景致一样,却因白天太亮了,看得太清了,少了很多味道。

  无意间,碰到了昨晚一位同伴的眼神,那眼神和我一样,藏着一丝无奈———水至清则无鱼,景至清则无韵啊!

  是的,从巴黎埃菲尔铁塔,到纽约帝国大厦,从悉尼歌剧院,到莫斯科红场,从上海外滩到布达拉宫,都在印证着夜景与日景的哲学思辨。

  其实,文章、摄影,不也如此吗?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感,会有不同的味道。就像“两小儿辩日”,因人,因时,因心态,结论相反。

  是的,面對一处花园,诗人会为花的鲜艳,树的青翠,水的碧绿而激情澎湃;杂文家则对柱子上的“到此一游”,花坛里的垃圾粪便耿耿于怀。女性游客会对美丽的花朵拍个不停;男性游客则可能对一蓬枯枝更感兴趣。

  那么,对于一个鱼龙混杂的社会而言,见微知著者,会对社会不公、官场腐败嫉恶如仇,撰文鞭挞;豁达包容者,则会对一只猫咪、一场邂逅写出感悟。

  世间本不完美,人性更有善恶两面。对不可原谅的人类恶行与社会病态,我们需要“日景”,让其曝晒在阳光下,纤毫毕现,无所遁形。但对于金无足赤的世间,我们也需要“夜景”,感受瑕不掩瑜,放大世间美好,期待人们在美好的感染中“有样学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