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好奇心,就是对未知事物,表示特别关注的心态和热情。换言之,好奇心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古今中外,各类有作为的人,大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英国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就是典型一例。他说:“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你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属于你的成功。”他的话似乎是说给别人听的,但更是他个人的亲身体会。面对未知的世界,他说:“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宇宙整个明白———它为何如此,它为何存在。”
为了探索这个好奇的目标,他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21岁时,他风华正茂,却不幸患病,身体严重变形,仅有两只眼睛和3个手指可以转动,43岁因肺炎做手术,又彻底丧失语言能力。医生断言,他的寿命只剩两年。他却以乐观态度对待病魔,打破一个又一个两年的预言,直至76岁去世,虽称不上什么高寿,却也算是岁数不小。
几十年来,他在好奇心驱使下,取得了科学研究上的惊人成就。他关于黑洞、量子力学和宇宙起源的研究,推进了爱因斯坦等前人提出的理论,提供了迄今为止关于宇宙“行为”最全面的解释。他还写了《时间简史》和十多本科普书籍,颇受欢迎。他的贡献,得到世人的由衷赞叹。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一天,走在大街上,微服私访。忽见《智慧》杂志社门前围了一群人,干什么呢?他好奇,也凑上去看个究竟。发现华丽墙壁上钻了个小洞,洞旁写着几个大字:“不许向里看!”越是如此,人们越是争着向里看。林肯也顺着小洞向里看,原来里面是用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组成的《智慧》杂志的广告。
林肯大笑,觉得这家杂志有创意,便让秘书给他订了一份。一天,他拿起杂志翻阅,发现有几页未被裁开,很扫兴,放一边。晚上躺床上又想起这杂志,觉得杂志社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联想墙上开小洞出广告一事,这难道又玩什么小花样?用小刀裁开杂志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小节内容也被纸糊住。糊住的地方可能是印错了吧,而印错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好奇心使他用小刀撬起糊着的纸,发现写有这样两句话:“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请将杂志退回本刊,我们将负责调换并给您寄去奖金。”
林肯对编辑部这种启发读者好奇心和智慧的做法极其欣赏,提笔写一信并附上些建议。寄出不久,林肯收到新调换的杂志和编辑部的回信:“总统先生,在我们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中,只有8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则只是采取了将杂志寄回杂志社重新调换的做法,看来您的确是真正的智者。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改名。”这本改名的杂志,就是至今仍风靡世界的《读者文摘》。
我国著名画家、作家黄永玉,有不少关于猴子的画,画猴子美容厅开业图,画花果山猴子开大会集体玩手机图,等等。他喜欢观察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再以妙趣横生的笔将其呈现人间。
在写作上,黄永玉是演员、作家林青霞的老师。一日,林问:“怎么才能写得更好?”黄说:“你呀,得让你自己变得野一点。”年纪越大,越是保持好奇心,越想看看这个世界最新的事物是何模样。黄永玉这老头,倒真够“野”的,50岁考驾照,80岁上《时尚先生》,93岁还玩跑车。《诗刊》找他要近作,他从匣里拿了一份写给妻子的小诗,朋友都说好。他却自嘲说,哪里好?这只不过是公开的私事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
应当说,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求知欲的生动体现,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好奇心使人乐观向上,使人事业成功,使人充满活力、延年益寿。好奇心崇高而神圣,不能不被景仰、呵护与发扬光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