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让我至今心惊肉跳,那就是我和我丈夫“被高考”。
2017年6月7日,又是一年高考日。我儿子高中毕业,面临高考。我和我丈夫一同“被高考”,我俩比我儿子更紧张、更辛劳。实际上,从高考前200日起,我和我丈夫就成了“备考”大军中的一员。
我和丈夫有明确分工。丈夫负责开车接送儿子上学回家,和回家后的学习督导;我则负责吃喝拉撒等后勤保障工作。这是一种高度紧张的备战状态,其生活节奏用一句话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此,丈夫给每个人授予了一个“头衔”:丈夫是指挥员,我是后勤部长,儿子是突击队员。
一波三折的总复习阶段,随着成绩的上下起伏,我们的心情也一张一弛。与老师沟通、和儿子交谈,分析成绩升降的原因,针对儿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疏导、作心理分析,饮食起居、食物搭配、营养均衡等都要考虑到,我多次上网搜索查询,怎样科学地为儿子配餐……劳力不打紧,劳心最伤神。
总算熬过了这不平常的2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迎来了高考。本以为复习准备得已经很充分了,谁知儿子突然紧张起来,最擅长的科目答得都没有预想的顺利,儿子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我更加慌乱,怕影响儿子,只能克制自己不表现出来。
原本计划考试结束后带儿子出去旅游,我和丈夫打算按原計划进行,儿子拒绝了,说要等成绩出来再说。等待“发榜”期间是最难熬的,哪有心情游山玩水?我和丈夫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放弃了旅行计划。我们仨在忐忑不安中度日如年地等、等、等……
成绩终于出来了,正如我们担心的那样,成绩不够理想,没有达到重本线。儿子的情绪一度失落到极点。我们一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还要安慰儿子的心情,因为他确实已经尽力了,我们没有理由埋怨他。他爸答应尽力帮他选一个好学校和喜欢的专业。丈夫查找往年报考录取信息数据,分析、研究,和儿子交流商谈、反复校正,最终确定学校、专业,提交。填报自愿终于结束。
我们仨在又一轮的忐忑不安中度日如年地等呀等……终于等来了录取通知书,儿子被哈尔滨师范大学录取,只比录取分数线高出一分!好惊险!好幸运!儿子也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结果。我和丈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我们决定取消计划中的庆祝宴,因为,亲友们对我儿子原来的期望值都太高,怕“弄巧成拙”。
一场“被高考”,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就像生过一场大病,身心俱疲。和周围同事、朋友、同学谈起这个话题,都说“彼此彼此”。为什么?这正常吗?大势所趋,就算知道不正常,谁也停不下来。
我家是度过此“劫”了。那些后继的考生和他们的家长们,则“在劫难逃”。
谁能按下此“劫”的停止键?谁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