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渗透家国情怀,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民族认同感也是民族认同意识,即民族认同性。它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同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要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必须要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一个学生如果对自己的民族不认同,没有归属感,不能对自己的民族有积极正面的评价,如何去树立文化自信?更谈不上去培养家国情怀了。而提高民族认同感,前提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从何而来,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中国悠久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的来源和组成,对学生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我们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海内外的华人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根脉,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构成的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命运休戚与共。
所以在讲授《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这一课时,在分析两汉科技和文化取得繁荣之前,首先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从元谋人的出现,到三皇五帝的传说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再到两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两汉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出现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华民族不断交融、不断发展,所有中华民族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每个中华同胞都要对中华民族有归属感、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渗透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非常重要,民族自豪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民族自豪感的增强会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学生对自己民族有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归属感后,对自己的民族有深深的自豪感,更能激发学生对民族、国家的情感,可以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厚植学生深深的家国情怀,一个国家的强大,最终是要有强大的国民素质,彻底的说是强大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它是由一系列国家实力和塑造工程来达到的,没有强大的民族自尊自信心,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成就突出,一度长期领先世界,作为每个中华同胞应该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课特有的资源优势,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出来灿烂文明。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史学的重要成就、中国道教的产生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文化成果,为世界的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生坚定了文化自信,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家国情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国家有高度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有民族责任感的典型表现,树立了文化自信,每个中华同胞心中还要想着祖国和人民,想着为国家强盛,尽好我们自己职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国家遇到危难,我们要挺身而出,尽到自己的民族责任,这样才是有真正有家国情怀的中华儿女,历史上青史留名的仁人志士,都是在民族危难时刻,勇于承担民族责任的结果,而那些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都是背弃民族大义,贪图个人利益的结果。历史课的教学,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一个从学生时代就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学生,将来必定是国家的栋梁。而民族责任感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同胞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国家孕育了个人,个人也要为国家尽职尽责。
在这一的课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我设计了一个课堂探究问题:两汉繁荣的科技和文化的基础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在肯定学生回答后,我进一步提出问题:两汉期间,国家也出现过混乱的状况,民生凋敝。东汉末年又出现了军阀割据,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时期,你将如何承担自己的民族责任?学生回答多种多样,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做出贡献”,教师肯定了该同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引导: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旋律,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国家的统一,并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每个人能力有大小,但都要有民族责任感,能力大可以多为国家做贡献,即使是能力很小的普通民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承担自己社会角色的责任,也是为国家在做贡献。
四、树立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积极践行中华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渗透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后,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践行中华优秀文化。中华文化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道德体系的完善发展、法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积极践行中华文化。
要引导学生积极践行中华文化,必须要让学生全面、辩证、客观的认识中华文化,比如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有关于很多中医成就的分析,里面有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的药材、中医的医学体操,教师在分析时,可补充资料,让学生辩证地认识到,中医一方面是大量直接经验的积累,很多没有严谨的科学验证,有部分不科学现象,但同时有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中药材经过时代的检验和验证后,很多具有非常好治疗效果,值得我们去大力弘扬,可以结合屠呦呦制成“青蒿素”的例子,让学生知道在科学辩证的基础上弘扬中医,就是一种正确地践行中华文化的方式。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所以,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通过多种素材和方法,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让学生积极践行中华文化,坚持立德樹人,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积极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不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