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之后“数感”这一概念才被提出来,它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数学的魅力,同时它又是学生在开展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数学学科素养,因此,它的培养和提升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围绕信息技术背景下培养小学数学数感的对策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感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现代化教育工作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侧重于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不仅如此,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现代化数学教育中,数感的培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科能力素养,因此,教学应该以此为目标展开。
一、利用信息技术,在运算意义的理解中培养数感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与此同时,又能保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致使学生在开展数学运算的过程当中可以具体感受到它的趣味性,深入探究数学学习的本质内容。
比如,某堂课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时,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視频:小朋友们漫步在春天的公园里,排着整齐的队伍乘上观光车。视频中一共出现了30个小朋友,但是大客车有54个座位,问题是客车上面还有多少个座位上没有人坐?通过这样的案例展现,我们很快能够联想到,数学教育的本质无非就是从生活出发,去探究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此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又能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带领学生深深挖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在理解算理中培养数感
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数一数、算一算的直观操作,使其能够学习并理解最基本的数学学习技巧,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手段给学生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数学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与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全面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感知能力。
同样地,在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先提出问题:56减23等于多少?要是学生回答的速度很快,那么教师应当适当给予学生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当然我们也可以适当运用教学用具,比如用粉笔,把十根粉笔捆成一捆,捆出五捆来,然后再摆六个零散的一根在旁边,从中抽出两捆和三根,剩余的交由学生自己数,以此得出数学计算列式。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给学生展示实际计算的过程和计算原理,指导学生展开更进一步的计算,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数感能力。而学生呢,可以让他们自行动手操作计数器,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打造成一堂“动静结合”的课堂,既有动手的环节,又有思考的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联系实际生活来提升学生数感
本身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生活实际案例,围绕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以及我们身边的事物来培养学生的数感,继而充分发挥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尤其,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更加可以掺入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某堂数学课上教学生学习小数点相关时,课堂一开始,我们先不让学生翻书,我们先提问学生:“你们平常会不会跟着妈妈去买菜和逛超市呢?”大多数学生回答说自己经常去,但有个别人表示妈妈逛超市买菜的时候自己不去,紧跟着,我们又提问:“我们跟妈妈去买菜或者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经常听到售票员说X元X角,或者几点几元,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表示不知道,但是有一些学生一眼看去就是居家小能手,说自己妈妈给他教过是什么意思,之后便可以借此话题将学生带入正题,课堂小数点的学习就正式开始了。后面学生通过学习,我们给学生解释道:“售票员说的那个‘点’在数学学科我们称它为小数点,而小数点前面的那个数字就是元的单位,小数点后面那个数字就是分的单位,比如,你去超市里面买了一盒牛奶,花了5元5角钱,就可以表示为5.5元,小数点后面那个5即一元钱的1/2,不够一元所以是0.5元,而小数点前面那个5就是表示5元,所以加起来就是5.5元。”学生一听恍然大悟,个别不去逛超市的学生发生说道,这堂课的内容还挺有趣,课堂氛围一度比较活跃。
四、结束语
综上,新课改提出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即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既定的学科内容,还要掌握学习知识的基本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未来能够成为走向社会的应用型符合人才,因此,当下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就首先在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涛. 信息技术背景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 文渊(中学版),2019(08):99.
[2]赵丽敏. 信息技术背景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 教师, 2020(25):2.
[3]谢超锦.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感培养探析[J].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19(0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