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德育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6346
卢水娇

  ◆摘? 要:成功的教育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道德品质、精神品质、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培养的重要性是应当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的。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尤其是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以展开素质教育为基础,将文化知识课堂与学生德育教育巧妙融合,让学生做到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的同步发展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育;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步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发展,道德情感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自制力不强、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较差,所以非常容易因为受到不好的影响而形成扭曲的道德观念,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教育给予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指引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可以做到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同时在倡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每一位小学生都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要想让学生们担此大任,自然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才能让每位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教育的源头上提升中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

  1树立意识,挖掘素材

  课本是每门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而牢固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更是每位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为课本本身就已经蕴含足够多的知识点以及丰富的教学素材,因此教师如果想要成功地将教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首先就需要在自己的脑海中牢固树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意识,在意识的驱使下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发掘教材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文化课的教学任务也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刻意,同时将教材课本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可谓一举两得、高效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解英文教材第三册的Lesson34课时的“I am very sorry,comrade”的课文时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语法结构和单词意思等,还应当在讲解时适时地引导学生应当学习课文中主人公注意礼貌,及时道歉认错的良好品质,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课文中楼上要给楼下的人道歉呢?”,有学生会回答:“因为楼上的人给楼下的人制造了噪音”,教师接着追问:“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给他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例如制造噪音,我们应该怎么说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I am sorry”,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了”,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已经将在日常生活中要礼貌待人,礼仪问题对于人与人相处的重要性这样的问题渗透给了学生,而且并没有额外的多花费很多时间,同时非常的自然和水到渠成。再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爸爸的手》这一篇课文时,不仅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课文内容,还可以将课文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着重强调其中与德育有关的内容,然后顺势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论自己的看法,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与描写手有关的片段时,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父亲的手,并且了解与父亲的手有关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表面上是在讲父亲的手,实际上是在赞扬父爱的伟大,同时引导学生要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体谅父母、为父母着想。

  2以情感化,用声达情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德育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可见德育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必须渗透入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音乐本身具有的教化渗透功能使其成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健康教育途径的不二选择,如何实现小学音乐学科与德育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是每个小学教师都应当思考的问题。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凸显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在音乐教学中信息化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并且信息技术可以让音乐教学课堂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具体化、表现更加生动化,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品质,因而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独到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音乐内容选择合适的智能多媒体技术进行配合,从而最大程度地营造课堂氛围、尽可能地让学生沉浸到课堂情境中、从视觉、听觉多感官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大幅提升音乐教学的课堂质量、充分挖掘音乐课堂中的德育教育素材,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意志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健康道德观的目的。

  3结合线上、多样开展

  感受如果仅仅停留在想法是无法真正输出的,我们只有勇于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才能真正消化吸收所见所闻所感,在德育教学中尤其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以课文为基础的德育教育成功让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对文章主题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后应当乘胜追击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否则学生仅仅是将感受停留在课堂时间中是无法真正提升德育素养、培养精神品质的。但是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数量又过多,教师没有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评价反馈机制无法即时构建,学生的受激励效果无法达成,教师也无法得知学生的内心感受,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但是在现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形式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微信平台、超星学习通、校园墙等各种多媒体平台上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还可以让学生间相互交换意见,这样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可以有所了解,学生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4结语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这些特点决定了德育教学应当是每位小学教师都倍加重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吴卫君.小学道德與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 [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256.

  [2]陶艳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中国新通信,2020,2(204):2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