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建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4964
吴俊 赖旋

  ◆摘? 要:伴随着社会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高职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与方向。现在,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新教育理念,其原则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计划与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教学对象等几个维度所存在的问题探寻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理念下高职建筑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研究方向。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建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基础课,伴随着国家发展,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伴随着需求的提高,社会对高职人才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衡量是否是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志则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英语+专业”的高职复合型人才,故目前英语应用能力的高职人才受到欢迎。因此,加强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既可以提高人才英语交际能力,也可以增强行业就业竞争力。

  1高职院校院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1.1教学计划与定位不明确

  当今,各类高中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课程的设置也逐渐规范化。但是,对于高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英语课程如何安排,教学怎样实施,要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并不明确。各类院校在教学中存在直接生搬大学专科计划与直接沿用中专教学计划等问题,对专业英语并没有针对性,教学模式并不系统、科学。其课程研究与探讨较为落后,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这也成为了影响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与教学结果的原因。

  1.2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的高中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其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尤其是高职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教师与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大,在教学上教师往往才用的是较为传统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进行传授语言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发挥空间较小,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限制了学生的潜能发挥且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让主体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

  1.3教材内容并不规范

  现阶段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还较为老旧,其里面的很多内容已经过失,并不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未做到及时更新,这对学生及社会的工作与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阻碍。故,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当及时更新建筑专业英语教学教材。

  1.4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其都是逐渐从低等院校不断升上来的,其硬件及软件建设设施还挺留在之前的阶段,或是较慢的进行升级更新。高职建筑类专业英语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尤为明显。很多高职院校在升格过后,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投入建设成本较低,也导致了高职院校专业英语基础设施的薄弱,这样的条件下限制了教学模式及教学计划的实施,以致于高职建筑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低下。伴随着现阶段招生数的增加,高职院校的教学无法满足社會专业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加上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多数是毕业于科班的英语专业。他们往往掌握的较为的那一刻的英语专业知识,对于应用型英语专业特别是建筑类行业的专业知识及相关事务了解的并不多,其大多数都并没有建筑行业的相关经验。所以,高职建筑专业英语在教学活动时,其教学对于建筑专业的针对性较为薄弱,其往往注重的是英语的相关表达和交流,从而忽视了建筑学专业知识的传授。进而其教学是无法满足学建筑专业学生的基本目标及社会的需求。

  1.5教学对象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现阶段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英语的教学对象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经过高考后,选择院校从而进入学校,这类学生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总的来说,整体英语素质不高。第二类则是通过职高,中专等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这类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少,整体水平较差。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基础整体较弱,其表现的往往是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动力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对于学习缺乏兴趣。

  2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建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内容

  2.1明确高职建筑专业英语教学定位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高职建筑专业英语教学应当将建筑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高职建筑专业英语教学应当将教学课程及内容改变为对建筑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与融入。使学生能提升自己在建筑专业领域的相关英语知识能力,提升其专业英语的敏锐性。明确高职建筑专业英语的教学定位及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向及目标也有明确定位。

  2.2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传统的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并不难满足教学内容的实施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要对传统的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提供平台供其进行交流与展示。在工学结合的条件下,要设计符合学生能力,课程要求及专业教学培养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口语交际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互动交流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及有机整合教学环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进而完成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2.3改善教材课程内容质量

  首先要对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英语课程进行较为科学的设置,大多数学生对的基础英语能力还是较弱,对于建筑类专业知识储备并不充分。所以在对于教材编写与选择上,要考虑寻求复合现代社会需求,社会对学生能力要求,还应当注意当代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的规律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毕竟,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对于教材的建设,这是一个长期且复杂地过程。教材应当在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的考虑下,教材内容的编写应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还应当设置多种形式及相关案例,进而提高教材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不仅如此,还应该准备中英双语的建筑类书籍文章等,供学生参阅及学习,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建筑专业类专业英语词汇。

  2.4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及积极培养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建筑类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投入。建立专门的高职英语教学室,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学教室及相关书籍的引入等相关专业类的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最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隐性因素对学生产生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专业环境及氛围。其次,要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的关键是优秀的教师团体。高职院校应当让教师们扬长避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及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对部分英语教师进行高职建筑类专业知识培养及学习,或是对高职建筑学教师进行专业英语培训。也可以多组织学术交流,请教相关专业知识专家,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从而让他们将英语知识和建筑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进行建筑专业英语教学,这极大的提升了高职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极大地提升了高职建筑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率,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質量人才。

  2.5正确把握教学对象主体特点

  高职建筑专业类学生的优势在于其实践能力较强,对于实践类活动具有较高兴趣。其次,其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能力也较强,对于外界知识的吸收力快。他们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成就。对于教学对象的参差不齐,不能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其自身特点个性等,对教学模式,方法及内容进行有效改革。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将建筑专业技能知识与英语教学结合,对教学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设计,将英语与学生的建筑专业相结合,甚至与学生的未来进行联系。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3结束语

  高职建筑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现阶段,社会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对高质量、高素质人才需求较大,其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而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是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科学的,正面的。这还需要高职院校不断改进,钻研,改革,创新专业教学,发挥工学结合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高质量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小芹.建设高职类院校建筑行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苟寒梅.高职建筑类院校开设建筑专业英语的可行性研究.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3]喻燕莉.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4]邹德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建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08):171-171.

  作者简介

  吴俊(1985-),女,汉,江西赣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赖旋(1986-),女,汉,江西赣州,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