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时代乡村基层德治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5616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德治作一种软约束,如何实现呢?招远市实现乡村基层德治的具体实践路径一是进行组织体系的完善,二是将党员身份进行激活,最终完成党的力量向社会渗透,组织体系到户的治理格局。

  ◆关键词:乡村;基层德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首次在党的重要报告中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应用到乡村治理体系之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自治是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在多年的实践进程中早已深入人心;法治是一种底线的刚性约束,已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而德治作一种软约束,又如何实现呢?如何在 三治融合中坚持党的领导呢?笔者在招远市乡村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有效实现乡村德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招远市实现乡村基层德治的机制是以党建激活德治。具体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进行组织体系的完善,二是将党员身份进行激活,最终完成党的力量向社会渗透,组织体系到户的治理格局。

  一、组织体系的完善——党员联户的制度设计

  为了以党建激活德治,招远市在鄉村基层组织体系上设置了党员联户的制度设计。党员联户是对网格化管理的一种优化,网格化是对基层进行信息沟通和服务对接的重要方式,是城市管理的重要部分。而招远将党员吸纳入网格组织,施行的是多网合一的设置。具体来说,即在每个村中精选部分宗旨意识强、服务本领高的党员作为联户代表,由他们担任综合治理的网格员,而且对联户党员的责任进行明晰。一方面,每名党员负责联系30户左右的群众,所联的户经过筛选,大部分与联户的党员具有较强的社会关系,党员要负责这30户的思想动态及生活问题调节,可以通过“智慧手机APP”上报群众需求,让上级政府收集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联户的党员要及时发现村庄中问题,如乱搭乱建问题、公路晒小麦问题、垃圾卫生整治不到位问题,随手拍并上传到“融合发展区智慧云平台”。除此之外,在基层政府承担阶段性任务时,如防火防讯、扶贫走访等工作,联户党员也要配合工作。

  通过党员联户制度完善了基层组织体系,促进了党组织关系的向下渗透,即通过自治组织与党组织并行,形成了村党支部——党小组——先进党员——党员联户的组织体系,使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更深的作用,为党员充分发挥道德引领,实现基层德治提供了空间。

  二、党员身份的激活——基于党员联户基础上的三大机制

  通过党员联户制度,完善组织体系后,激活党员身份并凸显出来才能让党员充分发挥道德引领作用,促进基层德治的实现。具体来看,要通过遴选机制、嵌入性机制、考评机制将党员的身份激活,最终用党建激活乡村德治。党员联户机也是遴选、嵌入性、考评机制运作的重要基础。

  (一)遴选机制,将先进党员凸显出来,发挥道德引领作用

  党员联户是党组织给党员的一个平台和载体,只有先进的党员才能进入这个平台和载体,如不加以区分的话,一方面会使不积极、客观条件不允许的党员进入治理平台,降低平台效率;另一方面,部分先进性不足的党员进入也会对基层德治工作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所以党员联户制度通过遴选,在质量和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控制,并在此基础上,由基层政府赋予其“公共身份”,如党小组长、联户党员等,也在这个基础上对其权责进行进一步的明晰和界定,促进具有先进性的党员积极参与所处的熟人社会治理,充分发挥道德引领作用。

  (二)嵌入性机制,嵌入社会关系与治理,发挥德治影响力

  遴选出来的先进党员,要通过嵌入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德治影响力。一方面,要将党员嵌入到社会关系中。党员联户的基础在于党员本身嵌入于多层次的村庄结构中如本家、家族等,且因其精英特性,在家族结构、村庄结构中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将这些有能力又有积极性的党员筛选出来,并将其与自己社会关系较为紧密的户通过制度设计相联系,党员就可以在生产生活中以德治影响普通群众,形成风向引导。另一方面,将党员嵌入治理当中。首先,通过党建工作,激活先进党员的身份意识。网格化党员联户,不在于网格化,也不在于联户,而在于这些党员被筛选出来了。这样,他们跟党小组长一样,身份意识被强化,有利于充分发挥道德引领。其次,通过党员的社会影响力、社会权威和道德引领,在非正式场域里也能形成一种软约束,对村民进行提醒和引导。

  (三)考评机制,对党员进行约束和奖励

  通过考评机制对党员进行约束及奖励,出于党员身份和党性要求,党员不能以此身份获取报酬,由是形成了权责不匹配、党员发力不足的困境。通过党员、网格员的合一设置突破了这一困境,网格员是工作,可以予以报酬,也同时可以扣其报酬作为工作考核,这就使基层对党员的工作情况有了经济方面的约束工具。其实这种对工作情况良好的党员进行激励机制的关键不在于物质奖励,而在于身份感和意义感的营造,党建大礼包、给先进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方式都是轻物质、重精神的激励方式,而且在精神激励的过程中再次强化党员的身份感,使先进党员与群众党员产生区分,也有进一步引导的作用。这样,党员联户的考评机制就实现了约束党员和激励党员的双重作用,既可以通过物质报酬,对党员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又可以通过精神激励,强化其身份意识,促进其在社会关系和治理中的嵌入,其嵌入的程度越深,嵌入的效果越好,越有利于其道德引领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促进乡村基层德治的实现。

  总之,新时代基层德治的实现需要组织体系建设与激活党员身份双管齐下。一方面完善组织体系,形成村党支部——党小组——先进党员——党员联户的组织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遴选机制、嵌入性机制、考评机制将党员的党性、先进性激活,最终用党建激活乡村德治。

  参考文献

  [1]孙翱翔.乡村基层社会自治、法治、德治的内在逻辑探析[J].特区经济,2020,06.

  [2]张云,伍鑫,伍亦之,王芳.基层党建与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互嵌的启示——基于四川省战旗村的案例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5).

  作者简介

  王兴梅,山东省招远市委党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