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生活性,二是学科性,但是现在的高中政治课偏重知识的学习,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实现,对于我们农村的高中来说,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课题研究的就是农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常态化。笔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翻阅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相关书籍,认真阅读高中课改标准,研究教材,并且结合我这两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反思以及去听其他优秀教师上课的一些经验,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题共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笔者从高中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困境,现状,原因和特点等方面提出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方法
一、概念的理解
(一)生活化的含义
所谓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生活、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智育与德育为统一体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是这门课应遵循的原则,如果脱离了生活,教学目标的“知、信、行”难以实现。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面临脱离现实生活的教学问题
1.高中政治课教学知识化和理论化
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确立和想成时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环节很有必要,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而不是单是背得教材的理论知识。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想化
现实世界多元化,丰富多彩并且是复杂的,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简单完美化,真实的生活体验感受等都被排除过滤。教学力求塑造学生具有完美的人格,这样导致完美的教育远远的脱离真实生活。
(二)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改变了传统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单一目标,提出教学三维目标。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这一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多维度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第一步要走的好。从一维度向多维度转变。教学还应该具备多层次的教学,在我们农村的普通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主要是城乡教育的差异。城里的孩子教授的教育以及教师的质量稍微比镇上的教育要好。所在高中这一阶段,农村的高中相当于一锅“大杂烩”,知识水平层次千差万别,普遍的基础知识相当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确立的目标应该要多元化,多维度,分层次的教学外,应该更加注重生活化,学生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
1.知识技能目标生活化。
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和方法要着力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目标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活化。
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确立和形成时期,这一时期非常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价值观对人生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对于我们农村高中来说,一大部分的孩子都属于“留守孩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很多孩子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情境的创设,价值观冲突的创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而这两方面应该要尽量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回归现实世界。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从知识的深度广度及教材的编写角度来说,教材的内容完全生活化是不可能实现的,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所传授的知识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但总的来说,再抽象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生活性的知识。近几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生活性的知识,但是主要是经济、文化生活为主,政治和哲学的很少,所以教师在教授政治和哲学时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具有的设备。利用活动、音乐、绘画、视频等手段营造出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下面分享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上的某一个环节。我在讲到价值规律的这节课的时候,算来是刚开始带的第一批学生,当时碰到了我们县停水,我就抛出了一个问题:
师:这两天在商店买一瓶哇哈哈矿泉水多少钱?
生:涨价了。原来两块钱一瓶,现在两块五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涨了五毛钱吗?
生:因为县里停水了,水的供应量不足
师:同学们说对了,当供不应求的时候物品的价格会上升,那老师再问个问题,如果我们县的水继续停止供应一个星期,一瓶矿泉水会不会卖到500元或者更高的价格?
学生:不会,因为不值。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当物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会上涨,但是它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就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本来就是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想要学生把握的牢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把抽象的内容生活化,方便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识,不至于只会死记硬背,套概念做题。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是灵活多变的,但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迹可循,笔者从以几个方面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生活化的策略
1.情境创设生活化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所创设的情境应该要达到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的创设首先要和学生的现实紧密连接,特别是我们农村高中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一般都参与过农村劳动。如果教师在创设清静的时候,把他们平常生活中的问题或者现象提到课程当中来,让他们的认知结构和普遍的实际相结合,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其次,情境的选择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最后情境的创设数量要坚持适度原则,保证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实现预期目标,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技能。
2.问题生活化,引发兴趣和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文科类的学科教学问题往往会贯穿课堂的始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关系到课堂的有效性,,所以提问题时要慎重,尽量不要把问题框死,也不要提问一些抽象的问题或者是理论性很强的问题,有些教师会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通过问题找课文的知识点,学生是找到了,但是他们往往会不理解,更不用说运用。这样教学的目标知、信、行就很难实现。我们农村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挤,所以问题的提出除了生活化之外还要注意层次递进,难度适宜。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同样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这个在我们学校的合作课堂中的质疑环节要好好的利用。
(四)布置作业生活化
长期以来在学生的认知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所以知、信、行这个目标难以实现,往往是知而不信,信而不行。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布置作业要生活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比较注意这个问题,生活化的作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直接运用型的,另一类资料收集型。资料收集的作业我一般是在上课之前会安排一个小组专门收集跟课堂有关的资料或者是时政和同学们在课堂上一起分享。而直接运用型的作业我一般是在上完课后直接提供一些社会现象的资料,让学生运用本框题所学的知识来分析。
四、结束语
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笔者大量的阅读相关的文献,结合实践经验和教学反思,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但是由于个人教学经验的有限性,在一些问题上不够深入。希望在未来的教学生活中有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