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网络舆情是一种社会从众意识行为,会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高校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产生影响。我国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因此难以对频繁发生的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控制,所以需要高校重视并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建构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模型,努力为高校打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本文主要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教育对策,并按要求构建完善的高校舆情管理体系模型,加强实证研究,帮助高校积极应对网络舆情风险。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模型建构
高校网络舆情的兴起与当下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广泛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热点新闻事件、突发事件会引起广大网友关注、评论,并通过网络过度传播。网络舆情的诱发事件是真实的,但是网络言论却不一定是真实的,因此需要各位网友站在客观事实的角度来平息各种网络事件,从而帮助消除网络事件带来的影响,解决高校内部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研究现状
1.高校网络舆情概述
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是指在高校内,大学生群体和高校教师对关于高校的各种突发性事件产生了心理刺激,并借助网络平台发表言论,并对这种突发事件进行传播,从而在高校范围内形成了对特殊事件刺激下的认知、态度、表现、情绪、行为等集合体。
2.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研究
针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学校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分别是舆情的引导和管理体系模型的建构。关于舆情的引导,按照一定的舆情引导规则、广播传播原理让大众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改变自己言论模式、收听习惯等。关于高校对此方面的引导,高校应该从网络媒体入手,科学制定相应的引导方法、制度,纠正大学生的价值观,从而让大学生在高校期望的方向内发表言论。
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模型建构的策略
1.建立网络舆情教育管理机构
首先,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管理学校网络舆情教育的各种办公机构和执行机构,安排相应的领导负责人,成立网络舆情教育领导小组,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搜集、上传、下达,选择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筛选。这种管理体系的建构可以提高管理人员和小组人员的责任意识,最终促使各部门积极合作,做好基层管理工作。
2.约束高校师生参与网络舆情管理的行为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模型的建构需要多方面合作,网络舆情是在校园中发生的,因此需要高校师生共同合作。首先高校需要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对高校内部网站、论坛、网络平台等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要求师生按照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参与网络评论等,杜绝法律禁止的网络行为,对各类违反规定的人进行处理。学校安排、选择一些网络信息员和评论监督员,加强对师生的网络行为管理,并定期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从而对网络舆情进行摸底,并组织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科研、座谈等形式,不断提升高校内部网络舆情管理的水平。
3.建立并运行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建立需要依赖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信息智能管理技术等,网络信息管理员可以在网络上通过关键词信息搜索,对各种信息进行自动筛选,从而将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归属,根据这种方法,网络信息管理员对各种敏感信息可以及时监测。且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也可以将人们对各种热点信息、新闻事件的意见、评论等进行动态监测,对网络上的极端评论、指向性观点进行搜集,最终规范网友的言论、行为。
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实证研究
1.设计问卷,搜集资料
本文研究基于探索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参考,制定了相应的问卷,对我市在校大学生进行初步调研和访谈,并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正。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选择了市区内不同的大学生,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调查方式包括线上线下两种方式。
2.数据分析
首先是描述性统计分析。关于舆情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如新冠肺炎疫情等还是比较关注的,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可以加强对网络舆情现状的了解,并以维护学生的利益为主来科学看待网络舆情,让其为学生服務。
其次是假设检验。学生的上网时间和性别无影响,主要因为网络化的普及,导致学生使用网络时间都比较长,性别差异无显著变化。但是性别差异对网络言论感知度、网络舆情的认知层次、网络舆情满意度等都有影响,女生相比于男生大部分对网络言论持客观态度。
3.聚类分析
本文通过搜集、整理相关学术文献以及对学生进行线下访谈,对高校网络舆情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于高校的引导情况对其进行了方法指导,其中主要有这些: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特征进行引导。
四、结束语
高校构建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模型,便于优化管理过程,加强高校师生的网络舆情防范意识,从而保证高校师生可以多渠道、规范化的发表言论,促使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在法律规范内、在校园制度内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从而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明,侯甜甜.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网络舆情导控研究——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9(04):72-80.
[2]马春影.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问题及对策实证分析——以铜陵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5):50-55.
[3]张晓霞.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及可拓预警模型的构建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115-119.
[4]韩孟婷,柴彬彬,马立民.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新媒体舆情分析模型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04):76-78.
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项目批准号:2020SJB125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