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9388
林广

  ◆摘? 要: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强而又灵活的学科,新课改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学习。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分层教学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形式过多,学生无法深入学习

  当下初中的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一般会按照学校的标准进行课程的制定,这样对于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的教学。从而使得数学课堂过于的理论化,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数学是一个灵活性很高的科目,如果单单只是按照书本的内容照本宣科,学生是不能够真正学到精髓的。而课堂上繁重的理论和例题的解说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排斥学习。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只會按照教师上课所给的题目照葫芦画瓢,没有真正理解题目意思。久而久之,学生就变得懒散,只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作答,没有独立思考,下次再稍微改动一下题目条件,便会一头雾水。而这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于程度差的学生便是一个“死循环”,学生的疑问没有得到解决,时间久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会逐渐降低。所以分层教学是很重要的,课堂上不用做不必要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应试教育观念依旧存在,学生学习敷衍

  很多学生还处在应试教育模式当中,他们认为学习的目的时为了考试。这种观念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只停留在表面,没有钻研的精神。而现如今的教育模式在慢慢改变,从前的应试教育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现如今的数学教学也在向渗透责任教育中靠近,这就可以帮助不同的学生设计属于他们的教学方式。而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维。

  二、分层教学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

  (一)通过实物或模型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想象能力,对于后进生而言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导致他们没有过多的自主学习兴趣,时间久了会导致后进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排斥感,所以面对后进生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模型,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线段 直线 射线》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线段、直线等实物进行所学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首先拿了一根毛线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物和模型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收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是构建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途径。本节课教材内容十分抽象,而初中生的思维仍处于直观形象化的理解阶段,为有效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促使初中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化,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通过积极思维获取大量的数学知识,把一些抽象的数学内容变成初中生易于接受的实践活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二)增加师生课堂互动,提升学生课堂责任意识

  传统的教学课堂一般是教师讲解为主,缺乏和学生的互动,这样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对课时的疑问。而在整个数学教学环节中,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责任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直讲个不停,而是将教学任务分成不同的小任务。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将一批数据输入电脑,甲单独做需要50分钟完成,乙单独做需要30分钟完成,现在甲单独做30分钟,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问甲、乙两人合做的时间是多少?”与此同时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组里学生的程度将学习任务分配给不同的组员:例如优生可以让他们独立进行解答,后进生可以让他们把题目中的重点圈出来,再将题目的思路写出来,随后等待教师讲解:首先设甲乙合作的时间是x分钟,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甲工作(30+x)分钟的工作量+乙工作x分钟的工作量=1,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解方程即可。这样一来班里的每个层次同学都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来完成自己的小任务,从而使本组成员在课堂上表现的更加优秀。教师应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辅助学生学习。最后,再由老师将比较难的任务统一讲解,从而达到高效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习的责任意识,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讨论中,学生会发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分层布置作业,拒绝盲目的题海战术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业完全被“教辅”替代,教师很少自行设计作业,这就导致作业存在机械重复、效果低等弊端,失去了作业应有的作用,也无法满足优生的扩展学生和后进生的基础训练,教师编制作业的技能也因此严重弱化,常出现以下问题:考题化、超前化、综合化、难度大、题量多、重复练、格式不规范、科学性问题、形式单调等,所以教师应该针对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开展分层导学。从校本作业的内涵与教学价值、校本作业的实施环节、校本作业的实施对策等多个方面展开,旨在引导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的推进情况生成作业,学会“把脉开药”、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对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少量精细的布置高质量的练习,将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对于优生,教师在布置练习以外可以适当的加一些思考题,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掌握课本例题以及练习册的题目,对于后进生,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先布置最基础的题目,等他们掌握了之后再慢慢加大难度。

  三、结语

  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不同,如果光靠传统课堂的教学无法兼顾每位学生,不利于学生数学的学习。新课改之后,教师也更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以此有效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保障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郭建宏.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5):212.

  [2]张晓凤.刍议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84-8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