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较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内外阅读;有效途径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不是简单的贴标签,为了多读点,就找点课外资料读读;为了由课内走向课外,课内就必须有点课外的东西。教师教学不是为形式服务,而是基于功能的考虑。那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是为了使课内外阅读形成统一的整合,使课内跟课外的阅读材料、学生的实际生活形成对接。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
通过将课内和课文阅读教学相结合,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投入。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接受更多有趣的课堂也是提高他们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将对参与课堂学习更感兴趣,并且学生会对新的教学方法感到好奇。因此,以下提出几点建议推动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
1.提供校内阅读空间
为配合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推进,可以开发,校本课程“读书空间”,将学校图书馆、楼道读书角、班级图书角、个人藏书进行整合交流,创编校本教材《读书空间》,为学生课外阅读创设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做到课内和课外阅读,使读书成为学生良好的习惯,让书香润泽学生的心灵。
2.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推动课内外阅读整合
阅读文章是一个从理解、熟悉到真正理解文章的过程。无论语文学习处于哪个阶段,阅读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真正的语阅读教学不是让老师逐句分析和解释文章,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不喜欢长时间重复阅读同一篇文章。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非常新鲜感和缺乏吸引力的。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还不够理想,没有达到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解决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的问题,然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停滞的问题。使用提问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在讲解《走月亮》一课时,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问题“作者和阿妈走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进行延伸训练提出“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思考作者看到怎么样的沿途美景?”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们的兴趣。
3.利用互联网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当下是互联网引领时代发展的新时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教学,是有效整合课内外阅读的一剂良药,例如:在《呼风唤雨的世纪》导读课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图书封面,进行观察并进行大胆猜测,交给学生预测的阅读策略;通过勒口和目录介绍,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产生兴趣,并进行预测;通过图书画面展示,调动学生对故事人物的兴趣;通过片段导读,带领孩子们对片段进行快速阅读,在阅读中感受主人公的性格特色和生活轨迹,领略认识主人公形象,预测主人公的未来生活。《呼风唤雨的世纪》智慧阅读课堂,依托智慧教学系统,让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推动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实现数据采集与课堂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改变了传统课堂的互动模式,朝关注人人的课堂迈进了一大步。
4.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延伸
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能够让学生阅读的文章是有限的,语文素养要想得到更好的提升需要不断的进行课外阅读。在学生学课文的时候,老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甚至是阅读的冲动走出课堂。例如,在学习过《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之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及时推荐《世说新语·雅量》经典阅读;学完《扁鹊治病》之后,及时推荐《中国寓言故事》和《伊索寓言》等寓言故事阅读,采用“1+X”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阅读,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扩大学生阅读量。做到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讀延伸,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拓展。
5.合理分布课外读物阅读的教学比重
现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都会引进大量的课外读物来辅助阅读,但是一部分老师并没有掌握好课堂学习与课外读物的教学比重,导致两部分的比例失衡,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其实这两部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语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服务的,所以老师要按照科学的方式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比重。老师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应该激励学生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大量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文字,并能将文字运用自如。但是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毕竟有限,选择的书籍未必适合其进行阅读,老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到什么书籍可以读,什么书籍并不适合。并且要了解到正确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方式,这样既能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和语言知识储备,又能帮助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和文字理解、运用的技能。
二、结语
晚唐文学家皮日休曾写道: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读来深有感触,是呀,只有书是最有姿色的,甚至比西施还要艳美;只有文章是最华美的,甚至比百花还要秀丽。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所有学科的根本。知识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视野的开拓、思维的锻造、趣味的养成,都离不开阅读的支撑。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有效衔接课内外阅读以扩充学生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游小玲.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探究[J].考试周刊,2021(18):47-48.
[2]黄春金.内引外联? 相得益彰——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21(07):23-24.
[3]陈永登,成大牛.浅析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1(05):21-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