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9516
常久慧

  ◆摘? 要:在新课改之下的今天,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在中高考加大语文阅读和写作难度,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通过感悟文章理解其真正含义,提高学生文章解读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文章颇有难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度挖掘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为接下来语文学习做好铺垫。本文就语文课培养学生语感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策略

  一、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培养学生语感要以“读”为主,通过朗读感受文章情境、语言特色,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目的、情绪情感,最终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要教会学生朗读方法,通过语调的转换体会文章深层含义,不仅能培养学生语感而且能提高学生文章将解读能力。例如:《金色的鱼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方法,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品质精神,理解“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内涵。在文章中有一部分写到老班长发现三位战士不喝鱼汤大发雷霆,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老班长这样说的真正含义,第一句话老班长焦急的问不喝鱼汤的原因;第二句话说明理由,不吃没有力气就走不出这片草地;第三句话这是命令,让小梁明白这是为了革命;第四句话是在严厉地暗示小梁。此时教师可以找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刻体会老班长这番话的含义,教师也可以做示范,学生听到教师朗读后感受到语调的变化、语速的变化以及语音的轻重,明白老班长是在关爱战友,愿意为革命奉献一切的精神品质。

  二、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声音、图片、视频和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文章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例如:《威尼斯小艇》这篇文章,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写事的表达方法、写作技巧,了解威尼斯这座城市的地理风貌,理解小艇与水城的关系。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威尼斯图片,介绍地理位置,水上城市的由来。在新授环节,让学生找出描写小艇样子的语句,用多媒体呈现描写小艇的两个句子,其一小艇不仅窄而且深,船艄和船头向上翘,行动较为灵活,其二是原文语句,让学生品读这两句话哪个写的更好一些说明原因。学生认为第二句写的更好一些,运用比喻的写作手法,并说明分别比作的事物。接下来教师提问通过比喻写出小艇怎样的特点。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生文章理解程度和语言感知能力。

  三、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感,而且要教会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文章的解读能力。例如:“慈母情深”这篇文章,在导入环节带领学生背诵《游子吟》引出本节课内容,用课件呈现词语,如:数落、龟裂、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让学生谈谈感受。在新授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用关键词寻找描写母亲的苦,学生共找到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中的关键词:震耳欲聋,通过缝纫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母亲在这种环境下依然选择工作让作者明白这就是母爱。第二个画面中的关键词:背直起来、眼睛疲惫,作者看到这样的母亲感到十分心酸。第三个画面中的关键词:龟裂、把钱塞给作者,通过塞这个动作让作者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同时看到母亲这双龟裂的手感受到母亲的艰辛。通过关键词进行句子、段落赏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文章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感。

  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知识来源于生活,语感与生活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反复体会作者写作目的,培养学生语感。例如:《落花生》这篇文章,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对比的意义,教师可以用抓重点词的方式帮助学生赏析文章。花生对应的重点词是矮矮地、埋在土里,苹果、桃子、石榴的重点词是高高地挂在树枝头,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理解父亲这番话的含义,明白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教师可以播放《感动中国》节目,让学生学习这些伟人的事迹。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文章理解程度,又能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

  五、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可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逻辑能力不足,因此会出现作为空洞、有语病的现象,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写作教学。例如:学习《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后,教师可布置写作要求,可以按照作者的方式进行仿写,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情感,为培养学生语感奠定基础。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语感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多元化方式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赏析能力和文章解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情感;教师也要教授学生分析文章的方法,運用关键词让学生谈谈感受,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写作目的和方法,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永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87.

  [2]顾灵英.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J].学周刊,2020,2(05):74.

  [3]陈婵.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2):188.

  [4]刘丽.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华夏教师,2019(13):37-38.

  [5]石福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J].年轻人,2020(07):18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