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技工学校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9338
杨帆

  ◆摘? 要:技工学校德育课是对技校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思想进行升华的思政类课程。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死板,以及学生重学科而轻德育的思想认识,导致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相对较差,因此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德育的教育地位以及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德育教育一直以来不被重视,实效性相对较差。为了突破这一困境,许多技工学校开始想方设法地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加大对德育课程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提升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确保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

  一、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德育课作为技工学校的必修课,对于技校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人文素养的提升、思想道德法律素质的养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技校德育课教学现状来看,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很多学生一提起德育课,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枯燥乏味来形容,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大多显示出无所谓听课的态度。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死板,以及学生重学科而轻德育的思想认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是很高,也不能够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基于此,当前的德育课教学有且只有实施改革才能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技工学校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体现以及提升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对学校教师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教师需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加深对德育教学实效性的理解以及认知。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形成适应新课改的教育观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要求教师既要善于继承,更要善于不断更新,让每一位教师在头脑中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

  (二)变革课程教学形式

  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引入德育课教学,从而变革德育课教学形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若有疑问可以随时在网络平台上提出,会有师生在线讨论、答疑。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把課堂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师生讨论、演讲等互动活动,进一步深化知识点,或者通过多种网络新闻媒体发起热点话题的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中渗透德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是上几节德育课就能做好的,需要我们长抓不懈,人人参与。我们都知道,学校的基本工作就是学科教学,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重点还是要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达到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在授课内容中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是用来教学的,我们不能把学科内容的学习变成完全的德育课。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深入备课,必须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德育知识,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附加一段思想教育。

  2.师生在课间交流中,随时随地渗透德育。大多数学生课间的精神状态是最好的,老师在和学生聊天中,对最近发生的新闻、学生们热聊的电影、电视,在学生的评论中“渗透”德育,效果也会立竿见影。

  3.在化解学生冲突中渗透德育。技校生在校独立生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他们学历低、生活经验少,思想单纯,一方面他们容易冲动,一点小事就可能争吵起来,甚至动手打人;另一方面他们愿意接受正确的引导,只要你说的有道理、方式正确,他们还是会接受的。如采取引用历史名人的典故的方式加以引导,恰好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教。

  4.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如有计划地开展“政治热点评说”“热爱祖国”的演讲比赛,办板报等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改变德育课程考核方式

  新课改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德育课期末考核需要改变原来以纸质考试测验为主的方式。因为在实施翻转课堂之后,给学生留足了充分的课后时间。在翻转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大大增强,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在课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不同专业特点安排不同的作业形式,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展示德育课的教学成果,或者还可以布置小论文、实践报告、发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等多种形式的作业作为考核的另一项指标。

  三、结语

  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善于把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失时机地结合技校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环境实际,加强引导与训练,通过持久地、细微地、点点滴滴地诸方面的教育,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灵,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瑞平.选用有效案例,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J].文教资料,2020(06):205-206,190.

  [2]胡晓双.提高职业学校德育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J].神州(上旬刊),2020(13):2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