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动力的开发,是学生有效性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情感,提升我們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动力;提升策略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在日常学习中,学习动力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内在因素,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智力、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帮助培养提高学习动力,能够从内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培养数学人才提供内在力量。本文以自己的一些实际教学为案例,探讨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人翁”意识
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主动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在课堂上,教师源源不断的自我输出知识,会让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去接受知识,缺乏自身主动探索的求知的动力。当今的课堂不光是教师的舞台,更应该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变成主人翁,让他们发自内心的主动去探索出数学知识。
以《完全平方公式》为例,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基本应用,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考如何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推导这一公式呢?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是由(p+1)2,(m+2)2 ,(p-1)2, (m-2)2等这些特殊的例子出发,通过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由特殊到一般地推出完全平方公式,这样的设计虽然也能让学生得到所学的新知,但想要让学生对该公式印象更加深刻,就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索以此激发学习动力,故此,笔者从之前学习的平方差公式的面积解释得到启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平方差公式,可以通过图形割补得到,类比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我们能不能用图形去探索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呢?
活动探究:三个正方形(其中两个小的正方形的边长之和等于大正方形的边长),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各如何表示?请同学们用手中的这三个正方形,试探究(a-b)2的展开式?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枯燥繁冗的求值证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切实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总是在被提问,被动思考的学习状态,长期如此,会让学生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环境,制约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针对此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身份从“回答者”变为“提问者”,下面以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
如图所示,请你自编题目,使得ΔABE≌ΔCDF。
作为“出题人”,学生们顿时就有了兴趣,纷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思考。而在同学们完成以后,笔者收集了学生的自创题目后,除了让学生自证自己出的题目,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如何思路,于是乎,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全都得到了训练和巩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效果甚佳。
二、利用“微课”促进教学
微课这一概念,对于广大教师来说相信并不陌生。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5G时代也已经来临,我们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疫情期间应运而生的一些网络教育,都促使着教学模式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微课便是其中之一。在课堂上,学生太熟悉教师进行讲解知识,以致于会有一定的审美疲劳,但这时如若在课堂上添加一些新鲜的血液,课堂教学会达到令人欣喜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进行《不等式的性质》的教学时,传统设计是直接用天平的试验去让学生理解新知,但由于缺乏天平这一教具,所以在知识的生成方面,会稍有欠缺,于是笔者想到了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洋葱数学”里的微课视频,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得来,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微课还可以在课下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知识。例如,笔者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时,考虑到数学历史上的一些发现与该定理内容的证明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数学文化的发展与数学课程的联系,笔者特意录制了如何运用数学史探究该定理的证明的微课视频,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深深的数学文化,学习兴趣动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利用成功体验,提升学习动力
研究表面,学习动机与获得成功呈正相关。我们学生的实际表现,也验证了这样观点,经常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的孩子,学习动力都很高,而经常遭受数学学习的打击的学生,学习往往较为泄气。当然,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要求很高的科目,学习起来遭受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虽如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能通过不同的手段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一些成就感,增强学习动机。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些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体会解决难题的成绩感和自豪感;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安排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对他们获得的成功公开进行表扬,从情感上让他们体会成就感,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习动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已是如今教师教学的常见手段,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多用“希沃白板5”和“希沃授课助手”进行教学,能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灵动性,也可以拓宽教学手段,让传统课堂变成探索型、主动型、趣味型的课堂,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例如:在进行实数的教学时,其中一个重点难点是无理数的判断,按照常规的教学,就是课堂训练和讲解的模式,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希沃白板5,将这类题目变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两两PK的形式,学生参与踊跃,最后再请另一些学生对游戏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大部分学生均收获满满。
再例如,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可以用IPAD演示课件,然后通过同步桌面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在教学中不会受到空间条件的限制,老师可以离开讲台在课堂上进行授课,远程操控,并且能够实时对PPT进行批注。
举一个例子: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常见的形式,在讲述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举一反三的进行训练,这时,我利用“希沃授课助手”的拍照上传功能,将一些经典的学生作答拍照并上传,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上台演板的紧张感,还可以通过远程进行批注,这样可以融入学生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融入学生进行教学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帮助和鼓励,关注每一个个体,让学生都能加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觉得学习并不孤单和枯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总之,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本质的方法。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在身的综合能力,多角度多方面地激发学生动力,真正的成为爱学、乐学、会学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磊.动力课堂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J].科学大众(教育),2020,6(15):14-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