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如今,我国社会劳动教育的价值十分重要,劳动是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劳动也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城乡中小学的思政教育课程对于劳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性和积极作用,会针对于城乡中小学生思政课程中的劳动教育的各种问题进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教育,搭建丰富多彩的中小学思政课程劳动平台。本文主要从中小学思政课程与劳动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研究,找到当前劳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予城乡中小学思政课程教育新时代劳动课程融合一些相关的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城乡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合策略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在思政教育课程当中,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培养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前的德智体美四个要求变成了现如今德智体美劳五个要求,充分说明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我国的课程标准要求展现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开始实行的义务教育德育课程,对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做了相关的标准规定,需要学生具有爱心负责任,守规则,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目标都与劳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思想品德课程当中,就提出了要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的课课目标,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定的自理能力,逐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从三年级到五年级,要求学生在教师和家庭的帮助下,要参与到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服务,让学生可以将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当中,感受劳动的快乐;而到了六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就应当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知道,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生活的自理,关心父母,关心家庭生活,承担部分家务;学生到了八年级和九年级还需要了解不同的劳动职业和劳动特点,了解每一种劳动所拥有的价值,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益活动和公共生活当中。这些阶段性的要求和规范会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劳动的观念、劳动的基本技能、劳动的态度、劳动的习惯以及劳动价值意义,并且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1.2我国的课程教材包含了系列化劳动教育内容
在我国的教学课程当中,对于劳动教育也做出了具体的标准,帮助学生从浅到深,从易到难的教学顺序进行安排,例如在小学《品德和社会》中,就教会了学生进行劳动行为辨析法,这是通过一些生活情境和设计辨析题,让学生在劳动以及节约等方面进行人物和事情的判断教学法。例如某个人的行为是否正确?家长不让学生做家务,应该怎么办?通过这种辨析性的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明辨是非,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帮助学生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仅只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进行一些具体化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热爱劳动的激情和信心,帮助学生更好的生活自理。
2我国城乡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在劳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2.1劳动教育体系还不健全
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当中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体系,而是通过依靠德育课程等其他教育的协同,这使得学生无法高效的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规定了教育课程的课时量,然而,很多学校还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并没有直接被列入升学考试的课程当中,使得很多师生没有重视,劳动课程当中,有相关的社会实践,劳技课,德育课等等相关课程,然而,由于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
2.2在劳动教育机会与实践上还不够
劳动教育在实践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仅仅只是理论学习,无法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劳动课堂当中所掌握的一些技能和知识,就需要在实践当中进行培养,并且还要借助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支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做到知行合一。
2.3部分教师在劳动教育上的方法不完善
在教学当中,很多教师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得教育劳动的内容无法真正落实,很多教师将劳动实践课程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教学活动,这不仅仅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性,而且还使得劳动教育变成了一种表演性质的作秀,还有部分教师的劳动素养不够,无法让劳动教育得到本身所应有的价值。
2.4社会上的负面和消极的价值观的不良影响
现如今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轻视劳动与劳动者的不良现象。例如一些普通劳动者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和尊重,还有一些人有着拜金的想法,想要通过暴富或者不劳而获所获利这种负面消极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导致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
3城乡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与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
3.1建立健全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现如今,劳动教育课程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育狀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内容,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劳动课程的分类和衔接,从而让我国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更有层次感和秩序性。首先,在学校层面,我国的教育大会要求培养高水平的人才,这就需要把我国的劳动教育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准备,也作为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的重要部分。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学校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开展一系列的劳动课,如在每天三小扫一周一大扫的基础上,每周安排两次劳技课,一次综合实践课。每学期期末,评比学校劳动标兵,宿舍内务标兵等等。其次,在家庭层面,父母应当支持孩子转换自身片面的劳动价值观和成才观,从小教育学生劳动最光荣,并且配合学校和社会做好孩子的劳动保障教育工作,如周末让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寒假让孩子们参与家长春节前的大扫除工作等等。最后在社会层面上要树立劳动的模范典范,弘扬劳动的伟大精神,发挥劳动的正面价值取向,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观看全国劳模和各地劳模的事迹视频,感受他们的劳动精神。在劳动建立上,必须要将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来营造良好的劳动,分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美好和快乐。
3.2创建多元化劳动实践平台,提升手脑结合的综合劳动能力
在劳动教育上,除了学校开设的劳动课程,在户外也应当为学生安排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选择,从而综合性的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如每年我们学校都举行校外野炊活动,有包饺子、烧烤等户外活动,还有课外志愿者活动,每个学期定期到兴业县老年大学进行清洁卫生大扫除活动。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应当建立,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劳动实践平台,发挥网络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劳动教育更好的实施。首先在学校方面要建立规范性的劳动教育机制和保障机制,并且要求家庭和社会进行配合,为劳动教育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例如可以举办相关的“劳动最光荣”的文化活动,定期让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且在校内建立素质教育基地,开设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提升学生的首脑综合能力。
3.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正能量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倡导“劳动致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思想意识,反对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不仅是城乡中小学生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当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要求,因此,城乡中小学生要把思政课程和劳动教育进行融合,促进新时代的德育课程建设与思政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红.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开展的路径思考[J].现代教学,2019(10):44-47.
[2]俞慧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施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为例[J].现代教学,2020, (06):34-36.
[3]亓大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中的“同”与“异”——以初中“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课为例[J].现代教学,20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