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患者人际认知偏差对医师问诊评价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0483
◆摘? 要: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然而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因素却常常影响着交往的效果和质量,认识医患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因素并调适,将有助于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诊疗和沟通关系。由于患者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难以开展医学问诊教育,故而本文从分析患者认知偏差之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投射作用四个方面着手,同时从医师这个角度探讨患者人际认知偏差对医师问诊评价的影响,既可以规范医师在人际交往中的问诊行为,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人际认知偏差;患者人际认知偏差;医师问诊评价

  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医患关系也是医患双方之间的心理和行为共同作用互为影响的关系,它的发生、展开和变化,与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从医患纠纷的一些现实案例来看,为数不少的医患纠纷往往并不是由于医疗水平低、医疗条件不好或医疗质量不佳而导致的,可能是由于医患双方沟通不良、医患双方认知存在偏差、对医师问诊诊疗的评价带来的心理感受等原因所致。分析影响医师问诊评价良好之患者方面认知偏差因素,对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患者首因效应对医师问诊评价的影响及对策

  首因即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人首次知觉所形成的印象,它深刻、鲜明而牢固,继而对之后的人际交往及交往评价产生重要持久的影响。首因效应产生自人类知觉的恒长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改变了时,知觉的前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长性。知觉恒长性保证了人对事物拥有相对稳定的认识,免去了对于同一事物的反反复复认识,帮助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不断出现的新事物,但不可避免也导致了认识的偏差。在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也往往带有片面性、表面性,但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在熟悉的人那里,近因效应对人际交往评价的影响更大,而常态下患者与医师的关系是陌生人际关系,首因效应对其影响更大。普通患者与医师建立的诊疗关系大多并非长期固定的,所以医师应当在诊疗活动中引导诊疗关系, 避免患者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纠正因第一印象给而造成的错觉与偏见。在临床诊疗中,患者仅凭第一印象来评价医师的行为和人格,并将其作为最终评价的基础是不客观的。在诊疗开始时,医师应尽量给患者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晕轮效应对医师问诊评价的影响及对策

  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在人际交往认知中,人们常常把对方所具有的某个个性特性泛化、扩大到其他尚未观察尚不知道的特征上,也就是从已知的特征推及未知的特征,从零碎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觉印象。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中的一种。晕轮效应的成因与我们知觉整体性特征有关。知觉过程作用于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是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晕轮效应的缺点就在于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往往事物的个别特征并不代表事物的本质,但人们却经常习惯于以个别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体,这样势必会得出错误的判断。受晕轮效应影响的患者在医患交往中容易犯以小推大的毛病,因此医师的言谈举止要端庄得当,耐心细致听患者诉说,一个小小的对患者关怀的肢体动作,一个温暖的关爱眼神,都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持久的对医师的良好印象和评价。在不違反医疗规定的前提条件下多为患者着想,有一些患者不太理解的就医流程和要求或敏感问题如检查项目、药方金额等,可向他们进行一定的细心解释,避免晕轮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刻板印象对医师问诊评价的影响及对策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把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特征固定下来,形成了对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相对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它会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刻板印象的产生与我们知觉的选择性有关。在人际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给其他人划类,判断出他所谓属于的类的典型特征。刻板印象可能产生正确正性的判断,但亦可能会产生歪曲错误的判断。刻板印象效应在医患交往中的消极影响显而易见,因此,医师在主导问诊时要耐心平静,语言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对一些反复询问某类问题、不断表达担心的患者要更加关注,以克服刻板印象对医师问诊评价带来的不良影响。社会、媒体等应关注医学就诊教育,医院也可以增加展板、公众号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基本的医学常识普及:如医学的强专业性、高风险性和非消费行为特性等。

  四、投射作用对医师问诊评价的影响及对策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和结论,也就是“由已推人”。投射效应实质上是从主观出发简单地去认知他人,认知的主体与客体没有分开,总把自己的行为和观点特征赋予他人身上,总是倾向于假设他人会有和自己一样的判断,也定会做出与自己一样的行为。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往往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许多困惑甚至是冲突纠纷,所以在和他人交往时应当有对方视角和换位思考思维,可以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考虑,从交往对象的角度去思考思考,不能仅凭自己的主张来处理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否则会让对方觉得你只是一个不愿为别人考虑的人,最终导致认知和行为及行为评价一定的主观性和错误性,难以挽回。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医师要尽量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患者角度、身份和经济状况等出发,体察他们的痛苦,理解他们,体谅他们,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即使是必须按章处理的情况,也要让他们体会到、感受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付出和帮助,尽量减少医患交往中的误会和矛盾。医师的工作劳累繁忙,殚精竭虑,但有的患者同样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他们可能看不到可能不了解,所以即使再紧急再繁忙,也要做好必要的解释、说明、展示和呈现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芸.基于性格、情感个性心理特征因素的医患关系分析[J].新教育时代,2021(01).

  [2]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王芸(1973—),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医学人文教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