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广西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中华才艺教学的融合策略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6852
王青

  ◆摘? 要:中华才艺在跨文化交际、改革传统汉语教学模式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壮大,很多国家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更具体地要求,要求会几样中华才艺。但中华才艺课现阶段存在些问题,及并没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词:中华才艺;存在问题;对策

  一、对外汉语中华才艺的重要性

  国家汉办2007年《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文化与交际”进入国际汉语教师五大标准模块,教师们的重要性,汉语水平的高低,文化底蕴的深厚,这些传统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已经很难满足教学效果淋漓的发挥。教师们普遍发现,中华才艺在跨文化交际、改革传统汉语教学模式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笔者曾经在泰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多所孔子学院工作过,深刻感知中华才艺虽然看似“非正课”,但却在推广中国文化和语言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欧洲很多孔子学院和课堂,国家汉办都赠送了大量的书画工具,以及民间乐器,但是专业教师却往往苦于自己没有一技之长,能很好的展示和教授书画和器乐,外国学生虽然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却只能困在枯燥的传统课堂中,望中兴叹。针对这种现象,汉语教师们很惋惜,希望国家在培养汉语教师的方案中,能重视中华才艺的传授。

  而随着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壮大,很多国家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更具体地要求,比如,泰国几所著名地高校,要求教师会些传统乐器,或者会太极拳等武术。如果培养对外汉语学生,忽略对其才艺的教授,会让他们面临就业时,处于被动的局面。

  二、中华才艺课现阶段存在问题及没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1.教学资源缺乏

  中华才艺课作为必修课,却缺乏统一的教材,市面上很难找到成体系的才艺课教材,都是分散的各种才艺项目的单独介绍。而且,教具也匮乏,各个高校很难做到对教具的统一购买和发放,学生根据教学需求自行购买教具,又加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本校的学生也缺乏练功房这种专门的场地进行学习,连旗袍秀这种活动都是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学,即使像书画这样的静态才艺,也需要较大张的桌面才能完整开展。

  2.课程设置单调,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广西高校在才艺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书画类(书法、国画)、手工类(剪纸、编制中国结等、制作中国灯笼)、然后就是太极拳,占极高比例,甚至这三个板块囊括全局。虽然,这几个板块的才艺是比较基础的中华才艺内容,但是,容易造成缺乏地方特色、缺乏个性特色的单调性,因为中华才艺包括着非常非常丰富的内容,单一的教学让外国人感到中华才艺不过如此。

  3.教学方式单一,没充分使用地域文化资源

  调查发现,广西高校的中华才艺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播放视频、展示图片进行才艺鉴赏;教师放视频示范或自己动手讲解示范,学生拿出材料进行模仿;教师台下指点,一个个进行演示。中华才艺在非常简单的艺术背后,承载着非常厚重的文化内涵,而这些中国文化的部分却很难融入到才艺课的教学中,仅仅只能局限于才艺技能的传授。即便技能传授这部分,教学方式也相当单一,主要表现为教师教授,学生模仿,以及上述过程的简单重复中。广西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千姿百态的博物馆和各种民风民俗,这些都没有体现在才艺课教学中。

  4.考核方式比较松散

  考核往往是让学生掌握技能的杀手锏。但是笔者调查的广西三所高校的考核方式,比较松散,几乎都是展示下才艺作品就可以通过。对于手工类才艺,作品往往可以带回宿舍完成,这个完成过程未必由学生自己亲为。即便是中华才艺课的期中考核,也往往建立在日常考核的基础上,即由学生在每种才艺课后提交作品或表演。学生的掌握程度很难有个较严格量化的评估方式,对于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高低,也很难评估。笔者曾经做过调查问卷,85%的才艺课学生认为在学完才艺课后,才艺水平并没有多大提升。而且,才艺课的目的,是让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懂得去传授才艺,学生仅仅能关注才艺作品的完成度,并没有在怎么向外国人传授才艺上关注多少。

  三、优化中华才艺课程设置的对策

  1.构建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体系,与才艺课相伴生

  因为中华才艺难形成体系,种类繁杂,每样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国文化的通识教育能形成各个才艺间的凝聚点,像《中华美学与艺术》、《中国文艺》等都可以纳入专业选修,并开设琴、棋、书、画等作为其中华传统才艺来作为实践和阐释。

  2.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辐射带动、交流共享等方面一直创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书院等组织共享优质师资团队,计划在课堂教学内,让学生每周有两个学时能接受太极教师、书画教师的实践教学。建设良好实践平台,推动才艺课的有序高效,以及能向更多方向扩充,课堂教学外,与学校的各个才艺社团(书法社、古琴社、象棋社、国华社)建立良好交流,增加他们课外实践的机会,培养对中华才艺更深入的愛。

  3.可以开设短学习的才艺特色实训,并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更充分的培养

  让学生有更多的个性化的选择,弥补课堂实践的时间和个性化的不足。制定专业规划,分阶段地推行中华才艺的学习实践。学院在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每个小学期都会进行中华才艺实践课程。本科阶段,除了专业必修之外的中华才艺,同学们也可以选择更多的短学期中华才艺的个性定制。广西有着浓浓民族特色,有很多民族展览馆,都可以成为活生生的中华才艺的实践基地,比如蜡染、编织等等民族工艺都能能让学生亲体亲学。

  4.才艺课的教学目标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才艺技能的展示为中心

  展示的过程中带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即“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内容,又是授课方式。对作为教学内容“展示”的把握是对教学内容展示是阐释该课程的关键,展示过程应该系统化、规范化,应该参考专业的文化传播书籍,并与学生在教学互动中一步步确立展示的规范和步骤,充分凸显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646.

  [2]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Z].2009.

  [3]李聪菊,陈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才艺课程优化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8(22).

  2019年度南宁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立项“对外汉语中华才艺课设计及实施方案”,项目编号2019JGX00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