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9878
范梦雅

  ◆摘? 要:就传统的“六书”而言,象形是最早出现的造字法,其在汉字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就汉字教学而言,通过文字所体现的图形来传达意思的象形字也是最容易为低段学生所接受的。本文在对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运用造字法进行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必然选择,再就如何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造字法;象形;低段;识字教学

  一、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一)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

  汉字的特点是据义构形,多数汉字的构形也有着明显的规律性。而现阶段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模式,却并没有按照汉字的特点及其构形规律来进行识字教学。教师会按照传统的汉字笔画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其实,汉字的图画性和趣味性是非常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的,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教师甚至还常把汉字的音、形、义分开认识,对汉字的要求也只是学生会读会写即可。这样就割裂了汉字与汉字文化的联系,导致学生只知道有这个字,却不知这个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学习了汉字,但对所学汉字的认识却仅仅停留在表面,学生感受不到汉字所蕴含的真正魅力,也就很难产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识字教学这样教,难免会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索的回顾

  如何改变现今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是大家一直在进行探索与研究的重点。虽说目前,存在于低段识字教学实践中的识字方法很多,比如圖示法、谜语法、游戏法、故事法、编顺口溜法、比较法、联想法等。这些方法为识字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是,在教学中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而不仅仅拘泥于某一种;二是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提倡改革创新;三是方法的运用应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为目的,不流于形式。总之,识字教学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识字方法,开拓识字渠道,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

  二、象形字的定义、地位及其分类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简单地说,象形字是以符号与其指称对象的相似性为依据,随着它的形体而弯曲,画成物体的形状,字形是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属于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

  中国的汉字源于象形字,象形字是最早的造字方法。王力在谈到象形的作用时指出“六书的基本原则是象形”。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奠定了会意字、形声字及一部分指事字的基础。象形字的总量虽然不是很多,但这些象形字却是汉字用来组合造字最基础的原材料。

  从造字手段上,我们可以把象形字分为三类:一类是“整体象形字”,它的特征是直接描摹出事物的整体形象,如“日、月、车”等;一类是“局部象形字”,它的特点是通过画出事物的特征部分来代表这个事物,如“牛、羊、竹”等;还有一类是“附加象形字”,它的特点是除直绘其形外,还会再附加背景来予以衬托,如“眉、瓜”等。

  三、象形字构字理据的演变

  汉字随着文化的发展,其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从具体走向抽象、符号化,对汉字构形理据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汉字构形理据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构形理据始终存在。有些现代汉字书写笔画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形体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构形理据也是不变的。据统计,现代汉语常用字中,大约有40%的汉字的字形和字义都没有发生变化。以“田”为例,从甲骨文一直到楷书,它都是整齐的田地的形状,由此表示“田地”。

  二是有些汉字构形理据在某一历史层面曾存在。由于部分形体或全部形体发生变化,加之汉字繁简的变化,后虽经简化,在现行汉字阶段依然有构形理据,只要稍加分析,还是可以看出其构形理据,与本义之间仍有比较清晰的线索可寻。以“齐”为例,古文字形象吐穗的小麦或禾苗高矮一边齐的样子,表示“整齐一致”。甲骨文的字形像禾麦齐出的形状。金文的字形用植物的叶子同时生出表示齐。

  四、运用造字法进行小学语文低段象形字教学

  (一)字形系联法

  低段学生初学汉字,识字从基本字学起, 而基本字大多是象形字,对于象形字的讲解应首选字形系联法。字形系联法这一观念是由清代的王筠最先提出的,《文字蒙求》序介绍了他用字形系联的方法教童子识字。先展示古文字字形,然后稍加分析,了解汉字是以方块为外形,集音、义为一体的汉字整体概念,然后再拓展运用形义相结合和以字构词的学法,能够很好的帮助低段学生理解形义之间的关系。这种识字方法比较适用于汉字造字理据基本没变的一类。

  (二)多媒体字源教学法

  多媒体字源教学法,是涂涛于2005年经过实证研究后提出的一种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它通过遵循古人造字的原始思维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音表义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古人造字时的原始情境展现给初学汉字的学生,将抽象的汉字还原,然后从汉字字源入手,对象形字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揭示其形体结构的内在机理,建立汉字音、形、义的有机联系,从而完成汉字的识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识字方法尤适用于解决汉字构形理据和形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的那一类。

  运用造字法进行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能使枯燥的汉字变成生动的生活图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63(01).

  [2]赵关明.汉字造字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