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磨刀不误砍柴时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0848
练伟虹

  ◆摘? 要: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备课不单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自我学习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熟悉教材,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变得“博大”起来,变得“丰厚”起来。而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这必将更好地发挥备课的作用,有效地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师生的成长。

  ◆关键词:“备课”;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重中之重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艺术表演,也适用于教学领域。我们都知道,一节课的备课质量將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教学质量,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老师们都非常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笔者所在学校从2019年开始推行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以来,对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冲击之一就是备课模式的改变。而笔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单元整合的备课模式相比于传统的备课模式有更多的优势。同时,解决单元整合备课应该“怎么备”这个问题,也是我校接下来进一步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将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单元整合备课模式的优势

  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都是实施单课教学的,因此,语文教师的备课也只要求进行单课备课。这样的备课模式十分不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常常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只通过课前的备课,储备了该课的知识,就“照本宣科”地把教参内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成为地道的“知识搬运工”。这样的教学,只能做到“知其然”,并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师即便教了多年,也只是增加了对教材的熟悉度,并没有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还有些语文教师常年进行小循环教学,眼睛只盯着自己熟悉的学段教材知识,对其他学段的内容从不关心,对语文教学的整个体系缺乏认识和思考,一旦让他去教其它年段,他就无所适从。而单元整合备课模式就要求所有的语文教师要打破原有的单课壁垒、学段壁垒及教材壁垒,用更全面的眼光来审视语文教学。这样的备课模式虽然会比单课的备课更辛苦,但它必然会引领教师们走出自己狭隘的知识领域,在不断的向外探寻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教师。

  2.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有关科学证明:人类的大脑更容易记住系统化的知识。而事实上,我们常规的语文教学是比较零散的,各个知识点受教材编写的限制而被割裂开来。如果语文教师自己本身没有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体系,或者是没有系统化梳理归纳的意识,往往就导致学生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出现断层,无法很好地在大脑里建构起语文的知识体系。如此,不仅使得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更为疲累,而且不容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面对问题时难以做到活学活用。单元整合备课模式要求语文教师关注语文知识的前后衔接,使语文的教学更有系统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连成线,再互相交织成一张语文知识网络,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单元整合教学怎样备课

  1.备单元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从统编教材的编写中我们不难发现,与原来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相比,编者更注重单元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单元导读,点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单元内所选择的篇目都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展开,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又再次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总结,各部分内容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我们在单元整合教学备课中就要注重深入挖掘单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准该单元需落实的教学主线,对单元各部分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线,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每一篇文章都是围绕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来展开,“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为本单元的习作“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做好准备。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我们在对该单元进行单元整合备课时,通过对该单元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就不难整合出这样一个教学思路:第一步通过单元导读课对单元学习目标、任务和各部分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使学生聚焦“连续观察”;第二步整合课文、交流平台、资料袋三个内容深入进行“连续观察”的学习。以课文为范例进行如何连续观察、准确生动表达的指导,布置对自己感兴趣对象进行连续观察的学习任务,并利用“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观察的方法,以及使用《爬山虎的脚》一课课后资料袋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记录,为最后的习作做好时间上和知识储备上的充分准备;第三步整合“阅读链接”和习作进行学法迁移,实际运用。通过《蟋蟀的住宅》一课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为习作的顺利完成搭建有效的支架。这样的教学思路有效地发挥了单元各部分内容的作用,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很好地完成了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2.备各学段知识的前后衔接

  在语文的教学中,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在不同的学段中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呈螺旋式递增的梯度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单元整合教学备课中,不能只囿于自己所任教的年段,而应该有大语文意识,从不同学段把握知识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承前启后。以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此前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已经出现过借助图片、根据提示等讲故事的练习,这是学习语言表达的铺垫。而在三年级下册是要把“复述”这一专用名词作为一个训练点进行专门的学习,通过指导运用“复述”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学会不背诵文章,不遗漏重要情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完整详细有条理地讲出来。再看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提出的“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的学习要求。这又是在三年级“详细复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指导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概括能力。从以上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样是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学习口头表达的能力,在不同的学段中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我们在备课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不能做到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步步推进,也就很难给教师自己和学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备课内外知识的有效融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我们语文教师眼中只有教材,而没有语文的知识体系,没有语文能力的架构图,他是无法培养出真正有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学生的。所以,单元整合教学备课的触角必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更广阔的语言文字的领域中去。把课内外的知识有效地融合起来,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真正魅力。如在讲授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神话故事时,我们通过备课可以有效地融合更多的神话故事来深化学生对神话故事这一体裁的认识。《女娲造人》的补充,能让学生对课文《女娲补天》有更深入的理解,《愚公移山》的补充,能让学生对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产生共情,而大量希腊神话故事与课文《普罗米修斯》的融合,更是给学生打开了古希腊神话奇妙无穷的大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视野,连接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要有效进行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用心做好“备课”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当我们真正用心做好单元整合的备课工作,我们的老师会得到更好的专业成长,我们的语文教学会更切实有效,我们的学生也将会从中获益良多。

  参考文献

  [1]芮琼.清晰目标 丰富路径 强化联系——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及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7(2B/3B).

  [2]王希锋.一项改变教、学、思方式的小学语文变革——“单元整合多课渐进”语文主题教学课程体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