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引导高中生从语文课本中发掘作文素材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0611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一直是教学重难点,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在写作中运用的素材较少,从而影响作文质量。本文将探索高中生如何在语文课本中发掘作文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课本;作文素材;深度挖掘

  一、引导高中生从语文课本中发掘作文素材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对课文深度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不仅要进行文章表意的阅读,还要对文章进行深层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自己对于该观点写作会如何表达,然后让学生讲写作思路,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在深度思考后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深刻记忆,在写作中能够更好运用素材。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中,教师要在讲解文章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中思想,让学生了解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生通过深度阅读,了解到肩负重任,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好好学习。学生在写责任类作文时,可以运用到这一素材,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

  (二)引导学生对课文广度探索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同一个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解读,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作品中会有不同的想法,这是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并且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比如在上边提到的《沁园春·长沙》中,除了责任之外,学生还能感受到什么思想。比如,“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以及“社会的育人性质”这些都是文章所体现的,更多角度去阅读文章,能够让学生思考问题更加全面,逻辑意识更强。比如,在学习《窦娥冤》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窦娥冤之悲,悲在当时的社会思想,是对旧社会的批判,但同时也是窦娥思想的腐旧,一直跟随当时社会思想导致的悲剧,没有自己的个性,用思想束缚了自己,导致最后的悲剧。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多角度运用材料,了解文章所讲述的思想,然后在写作中更有逻辑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提问进行教学,创造问题情景。人们常提起窦娥冤都是对封建思想的批判,这个故事固然是一个悲剧,但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当时的时代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窦娥会遇到这种事情?”“窦娥的解决方法合适吗?”“如果你活在那个年代,你会帮助窦娥吗?”等等,通过提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存疑精神,别人说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通过多方面分析文章,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在写作中更好地应用课文材料。

  (三)引导学生对课文“一文多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阅读文章中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总结几点,然后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作文的应用。比如,在学习韩愈的《马说》一文中,经常被提到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就讲述了知音难寻,让学生在写类似文章时,能够应用到该素材。比如,在《师说》中,该文中还有许多特点鲜明的句子,比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每个人都不是生来什么都会的,自然有其迷惑的地方,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索,将不会变为会,将不知变为知,学无止尽,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的目标,能够坚持学习。其次,要正面解决问题,谁都会遇到问题,要正视自己、正视问题,从而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引导高中生主动发掘积累作文素材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转换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由被动便主动,学生积极挖掘作文素材,然后进行素材积累,养成学生记录的好习惯,学生在写作中拥有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好词好句记录,学生将课文进行分类整理,不同内容的素材进行归类,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后合理运用。下面就来简单分析集中素材分类。

  (一)道德品行类

  道德类素材较多,比如“负荆请罪”中的蔺相如宽容忍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胸怀,人与人之间要注重和谐相处,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该素材可以应用宽广胸怀、良好品德写作中。类似还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故事都可以运用在道德品行类写作中,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社会文化类

  文学作品中许多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通过分析课文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生活,从而在写作中良好运用。比如,在学习《种树郭橐驼传》中,该文作者柳宗元,在当时土地征税,官僚资本主义社会下进行的创作,在作品中有许多反应当时社会的句子。文章主要有商人和卖果子的两类人,处于社会的不同阶层。“利之所驱”、“动其根本”这些句子表现着封建社会的弊端,其管理和制度之极端,百姓生活之困难。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借鉴该文,积累社会文化类素材,描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为人民带来幸福生活。

  (三)家国天下类

  家国天下类在高中作文写作中涉及较多,教师要注重此类素材的积累。比如《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文章中有提到“夜缒而出”,国家面临危难之际,尽管郑伯未先用烛之武,但是其仍接受委命,救国于危难之际,其思想境界之高,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安危。比如《苏武传》中苏武对国家的坚贞不渝。其中有“见犯乃死,重负国”,宁可自杀而死也不会出卖国家。可用在家国情怀中,让学生了解到,家国情怀的真正含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这些都是家国情怀,都是爱国主义。

  三、小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文讲解,带领学生多角度、深度了解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含义,让学生在写作中良好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娜婷.引导高中生从语文课堂中发掘作文素材[J].散文百家,2015(02):44.

  作者简介

  杨娅(1990.08.04—),性别:女,籍贯:河南,民族:汉族,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二级,研究方向:核心素养探究,高中语文教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