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0957
◆摘? 要:新媒体时代,网络环境和传播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优势,促进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改善思政教学,强化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完善教育工作,形成意识形态教育合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新媒体;意识形态

  习近平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确保意识形态教育的质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结合时代背景,现今,新媒体技术以其信息流通高速、信息传播高效的特点在影响民众、传递价值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受众中青年群体的占比高、活跃度高,其必然成为对下一代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阵地。如何正确引导高职学生避免意识形态多元化,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点,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的环境,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机遇

  第一,新媒体拓展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范围。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由于受到时间和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现形式通常都是思政课堂,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狭窄和单一,并且由于受到学生接受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新媒体环境打破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时空限制,通过多种信息平台,使用图文和视听影像的形式,极大丰富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表现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资源,实现主动学习。

  第二,新媒体丰富了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资源,传统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较为单一,大部分只是来源于思政课堂和新闻联播,随着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多种网络平台获取海量教育资源,并且学习方式更加简单快捷,大部分资源使用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轻松获取,当前的意识形态教育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传播的便利性,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微信公众号推文、微博活动、短视频app等,打造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平台。

  第三,新媒体增强了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互动性。随着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通过签到、抢答、发弹幕、讨论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改变了以往注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上课模式,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强,也能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引发学生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助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

  第一,社会舆论环境更加复杂。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式、半封闭式教育环境,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较为开放,学生能够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了解和传播信息,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加深,思想领域的发展也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形成了社会思想多元化的特点,这对社会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对网络信息的辨别缺乏足够的理性,带来一定的挑战。

  第二,传统教学方式有待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主体主要是“95后”“00后”,他们和“90后”相比有更强的个体意识,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参与和表达,讨厌被动式地接受信息,新型信息交互平台更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而大多新媒体因其即时交互性、虚拟交际性等特点为大学生张扬个性、表达观点提供了平台,可见,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对学生产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因此,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传统话语体系有待更新。当前,大学校园中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比例极高,微信、微博、抖音等成为青年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事政治、参与话题讨论的主渠道。而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严肃,高职学生由于理论功底较弱、学习兴趣不强、理性思维能力不足等原因,会对意识形态产生“严肃刻板、枯燥乏味、远离生活、无关实际”的负面印象,与新媒体平台中丰富多样、话语体系自由、生活气息浓厚等新话语体系形成一定的对比,对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话语体系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机遇大于挑战

  在社会、学校和个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挑战巨大,但也应看到挑战背后蕴含的巨大机遇。

  第一,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多元化思想的影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信息传播的准入门槛比较低,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普通大众借助媒体发声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增多,使更多主体有机会交流和发声,呈现出多元舆论主体的形势,这就导致除了官方话语外,其他的话语主体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种信息多元对主流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第二,网络舆论环境的复杂,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比如,部分网红为赚取点击量,随意散播网络谣言,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学生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负面影响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以事实为依据,讲清楚负面信息产生的来龙去脉,并引导学生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积极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应看到,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使用,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和形式更加多样,这对提高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学校因素。高职院校面对新媒体环境所引发的社会效应,结合时代特征和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出相应的教育调整十分重要。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解决“听得进”的问题,做了大量改革,探索教学方式和话语体系的革新,比如,课堂中使用雨课堂、泛雅平台等多媒体技术、引入案例分析、采用表演、节目等形式;开展网络课程,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解决“听得进”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比如,重视感性触动而忽视理性思考。所以,如何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既达到认同内化的效果又能有效避免“泛娱乐化”现象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首要问题。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对教学方式和话语体系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所以在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第二,个体因素。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最终还是要通过个体因素这个内因发挥作用,因此,高职学生个体因素也是影响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高职学生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时期,对互联网的使用和依赖程度较高,更乐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也更易受网络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年级、家庭条件的差异,不同学生的主体意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了解和关注学生在矛盾、压力、教育、心里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共性和个体主体意识,把高职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管理、服务结合起来。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较大的挑战,但是,这些挑战是应对社会环境变迁和信息获取环境变化所必然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并且,通过原因分析可以发现,如果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抓住新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优势和长处,必然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改善教育教学,强化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

  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在新媒体背景下创新思政理论的教学工作对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创新教学内容,一方面,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教师提出六个“要”,其中,“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就要求思政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结合当下的新形势、新问题,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把问题讲清楚、使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贴合学生实际,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彻底的理论”一定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这些理论要为学生所接受需要不断从高职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汲取养分,通过网络热点、时事政治等要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更易为“说服”学生。

  第二,更新教育方法,新媒体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签到、抢答、讨论等环节,增强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运用互聯网技术,构建网络阵地,比如,微信公众号的构建、抖音教学活动的发起,丰富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此外,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探索教学新路径,比如,通过现场展演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学生可以在直播界面表达爱自己观点,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增强参与感的同时也提高了积极性。

  (二)完善教育工作,增强意识形态教育感染力

  第一,增强高职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与内容。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4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都不能脱离实践独立存在,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和认识,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加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认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师引导,“用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价值导向来分析社会矛盾和反思思想困惑,从中认清解决社会矛盾的前景”。

  第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园环境具有育人功能,一方面,利用党团、社团、班级等有效载体,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学生健康向上、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精神,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拓宽教育途径,形成意识形态教育合力

  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和家庭的配合。

  第一,学校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丰富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通过全面、科学、系统的教育提高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同时密切联系社会力量,为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实践基地,使高职学生建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政治信仰。

  第二,家庭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家庭生活中和情感沟通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会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其价值观传递给子女,因此,父母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坚持正确的政治理念、立场和文化,是高职学生能够在家庭活动中接受良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第三,充分发挥社会领域中企业、机构、社区、博物馆、敬老院等机构,开拓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平台,同时,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商在产品运营中要注重弘扬正能量,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使高职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以往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模式,面对新环境,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需要积极以新媒体平台为切入点,主动分析和总结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教育教学、多方合力的方式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2.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3][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陈锡喜,刘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18-23.

  作者简介

  田圆圆(1993—),女,山西临汾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现就职于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科研项目“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创新研究”(2019B5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