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要联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力量,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其整体的教育质量。通过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有效促进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力量,不断优化创新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小学德育;策略
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加强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因而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加强教育创新。而通过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不断优化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实现家校共育,充分发挥社会德育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影响小学德育教学的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决定了德育教育工作能否正常有序的开展。父母与孩子接触时间较多,对学生的各个成长阶段都会带来一定影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儿童的道德观念也会产生影响。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而不好的家庭环境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作为孩子的首席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直接影响,而父母的道德观念会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孩子的道德观念形成。在家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带来影响。为了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家长要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環境作为影响德育教育的主要因素,在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系统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有效促进学生个人思想道德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加强班风和校风建设,保障相应的教育活动能够落到实处。加强班风建设,充分展现出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加强班风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约束和品质教育,不断规范班级成员的言论和行为。而通过加强校风建设,有效展现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使得学生能够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意识和品质,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会影响德育教育工作整体质量。
3.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加强学生道德情感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不断强化学生道德意识。倘若社会环境较差,不仅对德育教育活动带来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学生产生错误的道德观念,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也会受到影响。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综合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在群体相处过程中,有效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指导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品格。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
1.加强家校互动,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高效稳定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因而在家庭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使得学生家长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家庭教育,使得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教师,高效完成德育教育工作。在家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不断学习,综合社会环境的影响,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知识和信息,且能够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相应的德育实践教学活动。在家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家长来进行教育培训,使得学生家长能够掌握家庭德育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家庭德育的教学水平。
2.创新教育方法,营造集体氛围
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为了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学校要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道德理论和条例规范的教育活动。而在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德育教学的内容相对较广泛,因而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则需要专门开设相应的思想品德课程。同时,教师还需要综合其他各学科的特征,加强德育教育等相关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德育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质。在德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综合各学科的教学特点,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在教学活动中,综合利用小学语文社会等学科,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国意识。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还需要教师能够以班集体为单位,营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加强班级管理等相关活动,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意识,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加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提升德育教育整体质量。因而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且能够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营造集体氛围,使得德育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加强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不断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3.加强社会教育,发挥德育作用
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整体质量。而在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要综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培养学生社会公德,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在社会德育过程中,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社区活动,在社区活动中,加强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加强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组织学生开展参观福利院,少管所等活动中,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社会层面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爱心,让学生能够积极承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履行各自义务,争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实现德育教育社会化,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文化市场,加强健康向上文化的弘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社会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关注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做好正能量宣传工作,且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社会德育教育基地的开拓,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因而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要不断优化创新德育教学模式,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锻炼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静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构建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123-124.
[2]刘志勇.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J].考试周刊,2019(99):99-100.
[3]戚媛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小学德育模式探析[J].新智慧,2018(25):39.
[4]王忠坤.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J].新课程(小学),2018(05):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