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9257
黄欢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人文素养

  1引言

  人文教育在知识教育中进行和发展,但是比知识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心灵滋养和对精神层面的培养。语文教育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的母语教育,承载着继承和发扬我国历史和文化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培育人文素养的养分,并不断创新其培养方式,不断增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基础性是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知识的连贯性与奠基性方面,也体现在小学语文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所起到的奠基作用。小学阶段的学习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双重特点,小学生是人生的基础性阶段,同时也是关键性阶段。小学生在这一时期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改变学生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人文素养不只注重人的知识水平,也注重人的内在品质,这与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是一致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内在品质的重视,能够让小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3.1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怀

  人文素养的内容包含多个方面,爱国情怀属于它的内容范畴。爱国情怀的培育有多种方式,教师不应该让这一教育只局限于口头教育上,而应该把它融入到日常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内容体现出人文精神元素,例如与爱国情怀相关的文章,这些课文可以做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素材。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教育工作者未有效利用这种有益的文化資源,造成人文素养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与“爱国情怀”相关的教材资源,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文章作者或主人公的人格操守与情感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这篇课文,本文对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进行了重点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这些地方,并让学生和同桌讨论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背景是怎样的,使其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感。同时,对于课文中提到的“两端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这个地方的课文内容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詹天佑修建铁路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以及感受到詹天佑为祖国所做的伟大贡献。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搜集一些爱国人士的感人事迹在课堂中分享,使其通过这些感人英雄故事进一步体会催人奋进的人文精神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3.2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人生境界

  人文素养注重人的发展,囊括道德、精神等多个不同的内容。教师要注重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使其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有些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作为积淀,体现着中国特色与中国文化传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古以来我国就比较重视人生境界的提高,提倡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人格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眼界和思想境界,让学生懂得一些生活的道理。

  例如,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放映生活中常见的花生的图片。对于花生,小学生并不陌生,这种课堂环节有利于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和探索语文的描述对象和表达对象。这篇文章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让学生通过这篇文章描写的“花生”来看到作者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这就需要语文教学能够深入文章的本质,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花生的外表不好看,但是花生却对人类的作用巨大。语文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像花生一样,具有奉献精神,成为一个“实用”的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3.3善于在传统诗词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

  传统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诗词所体现了不仅是一种“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的音韵美和语言美,更是展现出古人高超的写作技巧,表达了古人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追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住“生本化、人文化”的教学指导思想,实现写作技巧与人文素质的统一,从优秀诗词的教学中寻找与当代语文教学相契合的思想情感元素、审美情趣元素和社会价值元素。

  例如,教学《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观看关于庐山的讲解视频,让学生对这首诗所描写的“庐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初步感受庐山的美。教师可以把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并讨论这首诗的含义,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这首古诗。由于小学生的人生阅历不足,理解能力不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图片,让小学生试着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的含义。教师要让小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进一步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和哲理,在潜移默化的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语文教师要抓住小学阶段这一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对这一工作重视起来,并把它落实到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也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式进行创新,注重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使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影响和助力学生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杜中辉.让人文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小学语文人文素养的渗透简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6):131-132.

  [2]陈牟喜.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9(18):11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