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捕捉灵动生成 演绎课堂精彩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9917
袁正洪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具有生命力、充满活力的课堂。一直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以取得教学的成功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除了预约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出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而面对生成的精彩时,若我们能以此为契机,及时捕捉和善于利用,一个个超越预设、洋溢着芬芳的精彩会走进我们的课堂,那些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点点滴滴也会绽放耀眼的光芒。

  ◆关键词:数学课堂;意外;动态生成;演绎精彩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只有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精彩的生成加上老师的慧眼和灵活的教学机智,才会有课堂上的华光异彩,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生成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要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师生互动,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时的捕捉“非预设生成”,让其绽放生命活力,使数学课堂因生成而变得精彩。那么,我们怎样来建构充满魅力的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捕捉课堂“错误”,迸发思维火花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教学中的“错误”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所隐藏的教学价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教完了小数除法(二),我设计了一道选择题:0.97÷0.12=8……(),三个选项为1、0.1、0.01,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1”。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1与除数0.12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1”是错误的。

  2.余数1与被除数0.97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填“1”是错误的。

  3.验算:8×0.12+1≠0.97,说明填“1”是错误的。

  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1缩小100倍,得0.01。

  上面的例子中,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二、捕捉课堂“意外”,绽放生命活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可能将这个问题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三、把握课堂闪光点,促成学生再创造

  课堂教学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种意外资源往往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只要蕴含着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伸、利用,不断用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中,有一位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刚才的实验明明测量的是圆锥的容积,不是体积。这时,全班同学都议论开了。老师抓住这个意外的小问题说:“他说得很好,容积和體积一样吗?有什么区别?”紧接着追问:“如果圆柱和圆锥都是实心的,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算出它们的体积?”课堂气氛一下调动起来了,大家互相讨论,很快弄清了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珍视课堂质疑,彰显学生智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质疑既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超越教师,标新立异、独劈蹊径,反常规地思考,要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善于把握学生的提问,在学生的质疑中捕捉到课堂生成点。

  总之,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课堂上常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引人注意的“小音符”,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因势利导,达成预设,促其生成。在“精心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动态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努力达成“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平衡,让“动态生成”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2]张忠诚.生成性只是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J].人民教育,2004(06).

  [3]方健华.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J].教育科学研究,2005(12).

  [4]课堂上的精彩因何而来[J].小学数学教师,2005(06).

  [5]洪美霞.追寻“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走向精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