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2017年的高中课程方案,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这一目标已经代替了2013年颁布的普通历史新课程标准,其在课程中明确规定了三维目标以及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目前历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为方向展开讨论,围绕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融合性进行讨论,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提供方向和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课程设计包括课程內容选择、课程的实施。简而言之,高中历史课程的结构设计始终要贯穿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任务,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了解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5个核心素养展开设计,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获得核心素养,进而推动学生成长。
一、以德为魂,强调价值引领
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就必须要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德育内容。所谓要以德为魂是指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基于社会现实需要,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引进德育内容。其次,教师要立足于课程内容,挖掘潜在的历史价值,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化。另外,教师要立足教材中演变的历史进程体会宝贵的素养培养,并且立足于时代潮流,找寻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最后,在教学完毕后,要呈现唯物史观,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且立足于反思感悟,让学生对学习养成科学的态度。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时,首先应该立足于辛亥革命内容,挖掘辛亥革命烈士不屈不饶的精神,孙中山越挫越勇的革命精神,并且了解辛亥革命发展的演变过程,再结合时代潮流引领学生发现学习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评价历史过程当中形成唯物史观,得出有效结论。这样才能够引领学生成长,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明白其意义,找到方向,并且学习革命先驱不屈不饶的意志品质,学会与时俱进,坚持创新。
二、以境为辅,体现学科特色
已境为辅,简而言之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情境的营造,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了解历史学习的趣味,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热爱程度。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借助相关辅助资料还原历史场景,创设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重构鲜活的历史场景,引领学生穿越到当时的时代当中,带领学生走入历史、理解历史。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引领学生学会细节和历史事件,根据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过程,得出历史结论,作出历史解释,发现历史价值,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引领学生结合历史资料走入历史情境,学习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辛亥革命”时,可以基于学生的需要选择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资料,还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选择君主专制的历史资料。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进而让学生浅谈对辛亥革命的印象,以及归纳出辛亥革命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以此引领学生还原场景,了解知识,理解历史事件。
三、以导为向,体现目标价值
主题是历史教学课堂的灵魂,是教师构思课堂的基本根据和意图,也是教学目标的主要体现,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在设计课堂时,要保证课堂有主题,这样才能够使课堂紧紧钉在一起,不是一盘散沙,若干知识能够形成深度,有思想的联系。首先,教师可以以课文知识内容确定主题,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另外,教师可以仔细研读课文内容,发现知识之间的逻辑性,让学生在逻辑关系当中总结出主题。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从社会时事、热点中确定本堂课学习的主题,这样能够让学生找到学习目标,并且把握住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坚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此才能够体现主体目标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长。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以辛亥革命的缘起,让学生结合时间脉络理清故事的背景、高潮、失败,总结故事的历史结论以及现实意义,进而让学生的学习逻辑化,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四、以潮为重,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在呈现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参与度,引发学生思考和辩驳,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设计时要尊重平等意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入课堂之际。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高潮,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可以巧妙提问,引出高潮。结合历史情境,教师可以针对性的提问,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中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在分析当中,走入历史高潮之中。其次,教师还可以令学生学会质疑。这是历史学习中重要的思维,也是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的基础,所以教师要设置一个环节引发和尊重学生质疑,进而使课堂氛围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时,可以首先基于19世纪、20世纪初的历史,让学生分析革命者的选择和制度的创建的原因,进而逐步引领学生走入课堂。随后再结合武昌起义、孙中山让位、辛亥革命、民国政体、共和国观念等内容,引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质疑当中,将辛亥革命推入高潮,进而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辩证看待思维,让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简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必须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挖掘、历史情境的营造、历史高潮的毅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积极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总结能力,学会辩证看待历史问题,并且能够挖掘历史事件中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探析[J].成才之路,2020(09):90-91.
[2]杨进玲,陈新民.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探讨[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11):8-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