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李大钊;《青春》;医学大学生;启示
一、有青春之民族,斯有白首之民族,有青春之国家,斯有白首之国家——李大钊《青春》的形成背景
李大钊同志出生于1889年10月,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从世界背景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洗礼,西方发达国家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德等国异军突起,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帝国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人民。于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关于抢夺、瓜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悄然发生。而在此时东方曾经的“天朝上国”也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万丈深渊,正在经历着“内忧外患”,这是其几千年来最艰难的时刻。
政治上,帝国列强一方面为了争夺各国在华的既定利益,纷纷对华实施侵略制裁,另一方面在国内也处于军阀割据,社会混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得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并未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目的。经济上,由于列强的入侵使得我们原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遭到了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文化方面,科举制度的废除与“西学东渐”盛行,各种新式学堂,新思想层出不穷,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李大钊同志1916年从日本回国后,一气呵成写成了洋洋洒洒的万言宣言——《青春》。
二、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污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李大钊《青春》相关观点的解读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外国列强船坚利炮的冲击,这个曾经具有无限辉煌的文明古国——天朝上国,在与世界隔绝了数百年之后,被迫打开国门,溶于了浩浩荡荡的世界洪流中,被迫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有志之士开启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开启了全面向外国学习的道路,但不管是魏源主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政治上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主张发动的洋务运动,还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效仿日本发动的戊戌变法,亦或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甚至是以状元张謇为代表的主张实业救国的方案,但最终都已失败而告终,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探索之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在此情况下,以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光靠资产阶级的改良以及革命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在思想上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他们本着沖决历史之桎梏,涤荡之积污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开启了新的救亡图存的探索,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光辉的旗帜,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并且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创办了近代第一部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启蒙刊物——《新青年》,她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主要阵地。后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李大钊同志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理解出马克思主义真谛,也从中寻找到能够帮助中国摆脱“内忧外患”的时代宿命,走上了“爱国救亡”“振兴中华”正确道路的“一剂良药”。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的领导下,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五四青年爱国运动,并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是一次以青年学生和工人为主导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我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成功也充分论述了李大钊先生《青春》里面所讲的一样,他们青年人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污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1.青春人生观处处闪耀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光芒,是以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青春世界观(宇宙观)为出发点和理论依据的。“春日载阳,东风解冻”,文章开篇从一年之春,引入到宇宙之青春。“块然一躯,渺忽微已,于此广大悠久之宇宙,殆犹沧海一粟耳”。人是宇宙中很渺小的一部分,宇宙是物质的,而且物质存在是永恒的。在李大钊看来,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即自我无尽此之精神,即生死肉骨回天再造之精神也此之气魄,即慷慨悲壮拔山盖世之气魄也。”同时,李大钊还提出辩证法的思想,特别是事物发展的矛盾学说,“一声之命,如何其悠久,而终于有涯。于是有生既有死、有盛即有衰,有阴即有阳,有否即有泰,有剥即有复,有屈即有信,有消即有长,有盈即有虚,有吉即有凶,有祸即有福,有青春即有白首,有健壮即有颓老”“既有进化,必有退化”,因此,青春是绝对存在并且发展变化的。可以理解到,李大钊所说的青春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差别与平等的统一,个人的青春是有限的,而宇宙的青春则是无限的。他呼吁青年要把生命有限的青春和宇宙无限的青春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的世界观才有意义。
2.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李大钊青春人生观的基础。自从日本留学回来,就忧国忧民,满怀爱国之志,写下了许多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本质的文章,《青春》指出,发达强盛的国家,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国家,希望能孕育青春之中国,拳拳爱国情,跃然纸上。
3.青年与国家的关系。李大钊同志明确阐述了要让青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奋斗精神,当前的中国已经成为“白首”之中国,要使当今的中国屹立于世界、重获新生,就必须要让它注入青春活力,因此唤醒青年的历史担当,让青年来创造青春中华就是正确的重获新生的途径。这也契合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一代大学生,也应秉承先生教诲,一代代青年为之奋斗的努力也具有深远意义。
4.青年要务实。青春思想包含了青年的人生和价值选择,李大钊号召广大青年要立足于实现青春价值,而不是受到金钱、权力的诱惑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爵禄,何处买青春?”在李大钊看来,只有青年冲破了自我束缚和客观现实的束缚,才能拥有有价值的人生,只有青年实现了青春的价值,才能创造青春的国家,使国家民族永葆青春与活力。
三、为世界近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对当代医学大学生的启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的那样,近代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饱受苦难就在于缺乏有理想、有知识、有使命、有担当的青年,所以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思政教师,通过再次对李大钊先生《青春》一文的研读,使我对先生的《青春》及青春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反思,同时我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与各位青年医学大学生共勉,为世界近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1.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醫学大学生,要热爱伟大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大学生要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青年拥有爱国之情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要用自己的实践和奉献,为人民多做一些实事。
2.要树立“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精神。医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比普通人更具有神圣性,从入学开始,正是青春大好时光,不能被不良思潮所影响,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
3.要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医学学习的紧迫性和不间断性。医生、护士要对病人负责,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就要求医学大学生们务必要做到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学好每一门功课,做好每一次实验。
4.要锤炼高尚的意志品质,努力做到“行仁术、修医德”,努力在奉献社会中实践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每个人都有宝贵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我们应向李大钊同志所呼吁的那样,努力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青春之宇宙,青春之地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庞士让.李大钊的道路及其对当代青年的启示——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J].求是,1999(21).
[2]习近平3月18日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发表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
[3]李大钊.李大钊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王雯(1984.08—),汉族,河南范县,硕士,讲师,现任教于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