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弟子规》作为传世经典,其中蕴含着很多做人的道理。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与践行,可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中主要就如何通过课前课后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探讨。
关键词:《弟子规》;习惯习惯;道德准则
在当今科技先进、网络发达的社会,青少年的教育和其行为习惯受到不小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崇尚金钱”、沉迷网络的消极影响。怎么样把他们从迷途的悬崖拉回来,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而传承经典,以诵读经典《弟子规》以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则成为教育工者在审视历史长河中,理所应当选择的灵丹妙药。本文则是笔者通过引导进城务工子女在课前课后诵读《弟子规》经典,在潜移默化中积极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以规范其行为,提升其情操、修养,所作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地不断加快,以及现代文明的传播,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文化的影响,所有的青少年都接触过网络,行为深受网络影响。通过家长会等渠道了解,以及日常观察,甚至有部分青少年会模仿网络行为,深受一些不良娱乐文化影响,出现拜金行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虐待老人等众多不良行为。因此,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大家庭中,是我校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典。其中,最著名的,對民族启蒙影响最大的当属《弟子规》。基于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理所应当地把改善我校青少年行为习惯的期待目光投射到了《弟子规》的经典诵读中。
二、“课前课后”诵读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
(一)精选诵读诗文经典,让培养工作事半功倍
通过对古代圣人教育,私塾教育的初步研究,发现《弟子规》是儒家的道德启蒙诗文经典,也是中国教育长期以来启蒙教育优先选用的教材。其内容采用《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诵读、背诵,容易让低龄学生接受。
《弟子规》全方位囊括了为人行为规范,同时也劝谏人生价值在于成为贡献社会,成为圣贤。让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能感受到整个人生的最高行为准则、终极人生目标。将会对今后的教育、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永恒的影响。
(二)“课前课后”诵读模式,即不影响日常教学又增进效果
经典诵读教育推进的过程中,笔者尝试过不同的诵读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集中模式”:在学期中的一周时间,利用自己的语文课课时,集中教授学生诵读《弟子规》《论语》等经典。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不仅没有改善,就连当时能背诵的诗文也忘了。第二种模式,是“实践模式”:笔者不仅要求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同时也要他们会去实践诗文精神。虽然,这种模式,得到了家长的良好反馈。但是,长久之后,孩子们也都忘了之前的礼仪、道德。父母的反馈也就变差了。第三种模式,即“课前课后”模式。第一个“课前课后”指的是,每天的课前课后,即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安排5分钟,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下午最后一节课最后10分钟让学生谈实践感悟;第二个“课前课后”指的是,既要课堂上诵读经典,还要在课后回家实践所学到的“仁、义、礼、智、信”等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实践发现,第一、第二种模式都集中了一段时间教授学生诵读经典,虽然做到了一定时间内让学生规范个人行为,但是不能长期保持,既浪费时间,也耽误了其他教学时间。第三种模式,每天只要15分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社会中、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精神要义,既省时又能长久保持培养效果,将潜移默化升级为永久的习惯。
(三)经典诵读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巩固培养成果
1.不仅要诵读经典,还要安排践行规范
在培养工作之初,笔者采用第一种模式,生硬地要求学生全篇背诵《弟子规》,给他们讲解诗文的含义,讲故事,期望他们能通过文义、经典的理解,深刻领悟道德、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并没有改变。后来,慢慢才摸索出了根据《弟子规》总分框架,逐个部分、逐条为他们讲解诗文,并要求他们对照诗文,付诸实践。通过电话家访等手段,深入调查学生是否能够转变自身行为习惯。视家长反馈情况,以及日常观察安排下一个章节讲授。
2.不仅要践行规范,还要进一步交流感悟
受到先天智力发育、知识面、接触面的影响,学生的智力水平、领悟能力不尽相同,有思维活跃、领悟能力较强的,也有反应稍微迟钝的。笔者所教授的班级共有学生35人,大家对《弟子规》的理解,对老师安排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同学,可能积极接受老师的安排,即认真诵读诗文,课后又留心践行。但是有的同学理解不透,应付了事,没有认真实践。有点甚至置若罔闻。因此,笔者就安排时间,让大家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践行感悟。如此,积极的同学谈感悟,获得了父母、他人的认可,就能刺激、带动其他同学投入到诗文要义实践中。
三、结语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笔者通过创新教育模式,运用“课前课后”诵读模式,能让诗文经典潜移默化地积极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深感欣慰。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将这一模式发展得更为成熟,为青少年更好地爱己、爱人、爱物、善为,融入社会,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红.谈《弟子规》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13):43.
[2]刘鑫.《弟子规》中的道德养成思想对当代小学德育的启示[D].聊城大学,20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