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主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的阅读主要是课内教材的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读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激发阅读兴趣
以兴趣为先导,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时时处处、多层面、多角度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新教材中有关中外名著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做一些内容的拓展和情节的延伸,就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展现课文内容的视频资料。学生对野人、荒岛充满了好奇,顺势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下课后马上向学校图书室借了这本书,争着阅读。
二、创建浓郁的阅读氛围
首先,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其次,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后,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三、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一)“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二)“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三)“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一)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三)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五、语言积累,培养思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积累課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如:对于低段的学生,重在激趣,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对高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