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数学教学注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合作意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初中学生本身对新鲜事物具有极大的好奇性,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个性化较强,较易产生叛逆心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所面临的问题
其中重要一点为学生没有从合作学习中获得有益的经验,或者说没有“尝到甜头”。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很多学生只陈述自己的观点,没有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探究,课堂合作学习也就流于形式。
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课堂小组划分,只是按照学生所在区域进行小组的划分。很多学生与周围的同学早已很熟悉,合作学习时缺乏新鲜感,课堂合作的效率不高。另外,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的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合作小组长期固定,没有轮换,造成学生合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对合作任务的选择不合理。例如,学习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有理数》一章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课堂,对有理数的理解有难度,在选择合作任务时,将题目的难度降低。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很可能适得其反。在进行小升初的准备中,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七年级的教材。将题目难度设置过低,在合作中也缺乏了挑战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另外,很多教师未能对学生的合作方法进行科学引导,很多学生进行独自摸索,不得其法后,学习积极性往往也遭到了打击,对课堂合作学习也仅仅是走过场了。很多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课堂缺乏有效控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聊天、吵闹,扰乱了课堂秩序。
二、加强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方法分析
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需充分考察学生的个性,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小组的划分要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提升合作效率。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对小组划分的情绪变化,避免将存在矛盾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从而激化矛盾。另外,教师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时间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可以建立评测机制,在划分前与划分后进行考试的测评,对测评的结果进行分析,逐渐划分出最佳的小组,充分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时间进行充分把握。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尽量充足。其中的重要原因不仅仅在于此章内容较难,学生独立学习难以掌握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勾股定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对课堂进度以及课堂秩序进行科学控制,合理发挥教师的控制能力。
合理设置合作任务,加强引导式探究学习:教学任务的布置是课堂合作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结合。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研究,科学掌握教学内容。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任务设置时,可以将合作任务与实际问题进行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题材,进行相关应用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进行多种方法上的引导,引导学生创新合作方式,积极寻求适合自己小组的合作方式。同时,纠正合作方式的偏差,找出个性化的小组合作方式。
三、分层教学
(一)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有序进行分组
诚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各自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但这并不一定就是教学的阻碍,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互补,提升学习效率。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起点高,拥有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推理、判断能力强;第二层次的学生成绩中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推理、判断能力较高;第三层次的学生起点偏低,只掌握着部分基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推理、判断能力差。另外,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多与学生及其家长交流,明确学生的优劣势;其二,分组是具备伸缩性的,切不可过于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组。做到了这几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差别性教学,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般来讲,数学课堂主要有引入、解说、操练三个步骤。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别灵活对待。首先,引入。由于数学知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回忆学过的内容来引入新的内容。具体步骤是:第三层次的学生负责回忆学过的内容,加深印象;第二层次的学生负责引出新内容;第一层次的学生负责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引出的内容。其次,解说。解说一般由教师负责,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再次,操练。结束了新内容的学习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练。鉴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可让其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让第二层次的学生操练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而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只需让其解决难度小的习题,加深记忆即可。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学习合力,成绩好的指导成绩较差的,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可否认,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见数学这门学科的应用性极强。为了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身边的事,用数学的头脑、方法来分析周围的世界。作业作为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增强其应用性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途径。阅读作业——结合材料内容中的读一读,或一些有意义的材料多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實践作业——课后多开展兴趣小组、社会调查、参观学习、野外测量、数学实验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耐心与坚持,针对出现的状况能够及时解决,科学、合理地掌握教学的过程,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加强与各学科教师的合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小组教学,提升课堂合作学习的质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