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历史学科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尝试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6308
陈仲英

  摘 要:新课程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关键词:教师;学生;探究;合作学习

  回首这几年的新课程体制下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的教学历程,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教学模式呼唤我们的教学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本文试着对学生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方面的认识与尝试作一回顾。

  一、组织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自主性原則

  就是指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学生是合作探究的主角。学生自觉设计,组织和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提高了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就是发现法学习。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他和由衷感到一种创造的快乐。

  2.全员性原则

  要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探究性讨论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集思广益。在交流合作中,要考虑并欣赏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

  3.可行性原则

  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合作内容作灵活多样的选择和安排,不应有俗套的模式。最好选取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又富有一定挑战性、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因为单凭个人的能力学生会感觉有一定的困难,完成不了学习任务,但通过小组借助一些帮助,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学生就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组织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1.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向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有不少学生仍习惯于老师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只注重上课听、做笔记、做好课后练习。对分配的任务不主动、不积极,影响了合作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2.要把握好“两”个适度(次数、时间的分配度)

  在一节课中不宜过多地安排小组合作,防止合作学习形式化。难度性大的合作探究性要事先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一味赶进度,这样的合作活动是毫无意义的,最终结论还是由教师得出。所以探究的难度、时间的分配度要把握好。

  3.要严密组织,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合作探究特别是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要防止学生的漫无边际,目无纪律,胡言乱语,或成为几个调皮学生的“放松时刻”,老师把握好“开放”和“控制”关系的度。教师毕竟是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控制什么?整个课堂教学进程、活动的组织、规则的执行、纪律的维持、思维的导向及信息的反馈都应在教师的控制和引导之下,使得合作探究向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

  4.要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优化组合,同时注意女生与男生相互穿插,一般以4~8人一组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助。

  5.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我们在学生合作探究结束后,在相互交流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对所有的属于学生自主回答的答案,均应给予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如“你说的很好”“这一点非常对”等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对存在的问题以委婉的方式给学生指出来,使其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问题。

  评价方式除了老师评价外,还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参评。学生制作的小作品、小论文、课件等都有家长的评价及学生的互评。来自同伴评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家长的评价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显得特别珍贵,他们会以此作为动力,增强学习信心,愤发向前。

  三、合作方式

  从合作对象、合作的类型来说: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同学。因为每次合作探究的内容不同、目的也不一,所选的对象也应该不同。

  如: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学生可以选择与家长旅游、也可以选择与同学的旅游作为此次的合作探究题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效果会更好。

  四、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义

  1.从学校教育目标看

  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展开、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施展才能,得到启示和感染,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从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看

  合作探究课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不受教本、大纲的束缚,学生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各种事物,获得很多课堂上得不到的信息,并运用众多信息进行创造性活动。

  3.从学生的精神、观念看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合作学习”使学生关注的是“我们小组怎么样”而不是“我怎么样”,更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与荣誉感,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

  五、反思

  (1)课时安排较紧张,一些合作探究的问题未能充分展开,总有夹生米饭的感觉。

  (2)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总要花一些时间去补充。

  (3)切勿操之过急,盲目追赶潮流,传统教学方法亦不能完全抛弃。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2003(10).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3]漆鸣编著.中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