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计算机课程进行德育渗透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8665
钟红卫

  摘 要:技工学校以培养学生技能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抓住学生这个主体,结合实际情况,以培养良好习惯为目的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展开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德育渗透;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虽以技能学习为主,但良好品德也是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因素。良好品德是指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科学人生观、心理品质及良好职业素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认识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良好的职业习惯。它是主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要素、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的任务,不仅仅只是德育课老师的任务,还应通过学科老师掌握教学与德育的切入点,利用学科特色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技校学生最感兴趣的计算机课程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还远远做得不够。将认识转化为行动,如何寻找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德育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德育教育方法以生为本

  任何一种教育手段,只有在学生身上落实、体现在学生行动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德育渗透的方法要以生为本。

  一是认识道德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学习德育内容,参与德育实践,提高德育渗透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计算机课堂中,有的同学不停地拍打键盘,而且用力很大,很容易损坏键盘。这时,教师便可利用此事例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和文明品德教育。教师发现该现象后,引导学生回忆指法练习的知识,抓住“用力要适度”这个要点,切入到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其中最基本的文明准则是爱护公物,指出现象中问题,激励同学做一名遵章守纪、有良好使用计算机习惯的学生。

  二是发挥渗透效果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多点发挥渗透效果,引导和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自主形成良好的德育习惯。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会有个别学生背着老师玩游戏,单靠老师个人的力量阻止这种行为有一定难度。这个时候,如果发动全班学生互相监督,维持课堂秩序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而且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德育教育内容从实际出发

  大部分技校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政教老师和德育课的任务,与其它学科、计算机老师关系不大,在学科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高效课堂目标就难以实现,良好品德的培养就无从谈起,职业素养的养成将成为一句空话,如何把握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使用道德。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家庭拥有量已逐渐增加,计算机带给学生的兴趣也与日俱增,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道德是一个主要途径,引领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已经迫在眉捷。

  其次,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使用计算机习惯。使计算机这个学习辅助工具,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的常识时,通过学校机房部分电脑感染“文件夹.exe、auto.exe”的实例,让学生明白:一旦计算机病毒爆发,会造成数据破坏、硬件毁坏、系统崩溃,甚至使网络瘫痪。引导学生安全下载、甄别捆绑安装、慎用外来U盘,保护个人数据,强调设计、传播计算机病毒都将得到法律的严惩。

  再次,德育渗透应该贯穿课堂内外,让良好品德得以延伸,利于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如在教学中穿插引入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现状;介绍我国自主的软、硬件开发情况;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熱爱祖国的感情、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三、德育渗透以培养习惯为主

  习惯,是指行为、动作多次重复后进入人的潜意识中,形成自然的天性。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潜移默化的,也要依托长期训练来养成。根据习惯形成特点,在教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应该尝试潜移默化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首先,为人师表,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无形的德育渗透的作用“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的光荣职责是履行教书育人,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示范及指导上机练习时,应该按操作规程、良好的使用习惯、保护公物和环境卫生等方面要求学生的同时自己做好。比如,开学始介绍Windows开关机步骤后,平时要求学生按步骤关闭计算机才可以离开,个别情况可以执行远程关机后才关闭电源,而不能为节省时间直接关闭电源。

  其次,加强教育,学生要明白事无巨细。良好习惯是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会使学生终身受益。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引导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一次机房卫生检查中发现电脑桌缝隙、角落里藏有垃圾,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堂上分析环境对计算机硬件的影响,引出机房规则及要求。平时到机房上课时避免带与上机无关的东西进入机房,个别情况在下课时整理好自己周边环境卫生后才离开,一段时间后机房卫生得到了改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对德育渗透的最好解释,使教育的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从中受到启发。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充分挖掘学科优势,把握切入点,增强生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

  参考文献

  [1]关先应.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教育,2010(1):83-83

  [2]陈章仁.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考试周刊,2010(20):164-164.

  [3]黄安波.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2):5-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