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教学体制越来越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变性,让学科知识与课堂教学方法呈现更高的贴合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教学策略;探究
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就一致致力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力求探究出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素质教育教学体制逐渐走向完善,并且成为了基础教育阶段的主流。而素质教育最为突出的地方就在于,其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具有多变性,要结合不同教学时期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科知识传输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切实保证教学模式和学习知识的契合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树立独立思考,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脱离系统教育,走入社会后的不断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素养健全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图形结构等为主的学科,属于典型的客观性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随着学生受教育年限的增加,知识更加趋向于专业性和学术性,学生的知识学习难度也会有质的飞跃。所以数学也历来是各个阶段学生知识学习上的拦路虎,尤其是进入初中之后,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一门瘸腿学科很可能导致学生未来和更好的学校失之交臂。
一、科学的设置问题
所谓问题情境创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对于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来说,问题的设置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问题的设置,教师应该紧紧围绕课本的知识点进行。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基本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个主要的知识点和若干的关联性知识点,那么在问题设置过程中,我们要紧扣主知识点,当然问题的难度不能过高,尤其是思维逻辑方面,避免太复杂给学生造成很难解答的心理暗示,进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问题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结合对于学生学习需求的掌握度,进行问题的针对性预设。尤其在课堂开场白环节,争取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紧跟着教师的节奏步入教学情境,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尤其是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那么其中最为基础的因素就是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不断产生前进的动力。所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让数学课堂上形成活跃的、生动的教学氛围。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因为初中阶段学生本身学习的科目就较多,每节课之间的思维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则恰好能给予学生思维的过渡期,让学生在上课最开始的三到五分钟时间内,通过问题的思考实现数学思维的快速转变,为接下来的进入数学的教学情境搭建桥梁。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可以结合教学模型,也可以结合典型的建筑物举例子,学习方程式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买卖、年龄计算等事例。让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学生由熟悉的问题进入相应的思维情境也就更加顺理成章,对于问题的探索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設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上文中已经提到,素质教育重视对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相对于公式、定理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举一反三能力的锻炼。所以我们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多层次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切实为学生思维的构建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其次,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选择基础性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因为一方面对于新知识来说,学生心理上存在本能的畏难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和思维角度,而基础性的内容更容易呈现一类问题的思维脉络。综合考量之下,基础性的问题设置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道题目的切入点不同,很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解题逻辑和方法,虽然方法有复杂简单之分,但殊途同归无对错之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问题情景创设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思维角度的引导,让学生通过问题思考找到不同切入点,进而结合数学公式等找到不同的问题解决路径。其次,在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避免给学生的思维设限,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与互动,通过思维的互换,达到思维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总之,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希望随着素质教育教学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呈现出更新的变化,为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的有效传输提供更大的助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