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问题情景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而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景、具有对比性的地理问题情景以及利用某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设置地理问题情景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适时性。
关键词:问题情景;方法举例;注意问题
问题情景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而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应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情景创设的方法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创设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进行思维,点燃主动探索新知的精神之火。例如,在讲到中国的地势特点时,教师可设问道:“假如我国地势特点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将会对我国气候、河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地理问题情景
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许多中学地理的内容也是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就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入对比,创设地理问题情景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图表、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的对比,创设类比型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比思维,找出异同点,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对比、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我国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比阅读我国7月份和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提出以下问题:“每两条相邻等温线的温差是多少?两幅图上分别有几条等温线?两幅图上等温线疏密的差异反映什么问题?”经过读图对比后,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总结出我国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
4.利用某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设置地理问题情景
许多地理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甚至矛盾的方面。一般来说,学生对矛盾性问题比较感兴趣,因为产生矛盾时,能使学生有一种恢复平衡的心理要求,而正是这种心理要求,促使学生去努力思考问题。这时,教师适时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则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这一部分时,课本讲到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地办法是兴修水利工程,并举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教师这时可以引入有关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能否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的争论。教师向学生介绍各专家学者的各种不同观点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学知识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对比,从中找出共同点、不同点,乃至矛盾之处,最终独立作出自己的结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全面考虑、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利用问题情景教学中,情景的设置、讨论的组织等环节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既是传授者、又是引导者、组织者,其主导作用是无庸置疑的。只有在教师对教材充分把握、吃透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有选择地创设最适宜的教学情景,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必须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地设计一个又一个有关的问题情景,制造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尝试释疑。
2.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景时,要针对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易混淆、易疏忽之处或典型的错解去设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一举中的,解决学生的困惑和补救知识缺陷。
3.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和适时性
创设问题情景时,所创设的地理问题需要关注一定的梯度和层次,要注意问题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例如有教師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内容时,这样设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东地区依靠石油而成为富裕国家,但是石油总有枯竭的时候,中东没了石油,经济出路何在?结果是学生一片茫然。这是因为“中东没了石油,经济出路何在”,这其实正是困扰中东的难题,学生并不具备解决此问题的知识基础,因而无法展开讨论。另外,教师如此提问也有些突然,因为学习这部分内容,课本一直是围绕石油分布、石油输出来组织教材的,突然提问石油没了,学生很难适应。学生其实是无法进入教师预设的这一问题情景中来。
不妨这样设计:先向学生提供一些铺垫,比如中东这么富有了,为什么很多国家还在积极发展旅游业、发展节水农业呢?再引向石油枯竭时中东如何持续发展这个话题。这样设计则具有一定层次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认知基础(脚手架),学生便能很快进入到教学情景之中。可见,问题情景不能天马行空,必须基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
总之,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获取、处理、应用和评价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中学学生的认知特点,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各种直观手段和优美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各种生动的教学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一种模拟的问题情景下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雪忠.情境化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地理教学.
[2]武彩,程菊.新课改下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心理学解释[J].地理教育.
[3]骆福权.新课程理念下地理“问题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朱显文.地理案例探究及课堂情景设计[J].读与写杂志.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