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颁布起,我们的数学教育进入到了全新时代。“双基”变“四基”,“两能”变“四能”。作为“四基”之一的基本活动经验,也是第一次确切地在《课程标准》中出现。新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编写组为了能更好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每一册教材中设计“数学好玩”单元。同时,在独生子女居多的21世纪,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互相理解、学习。本文主要在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的基本上,研究如何在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条件下,积累活动经验,玩好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好玩;基本活动经验
Abstract:From“The Compulsory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enacting,our math education into a new era.“Double base”is changed“four group”,“two energy”is changed“four energy”.As one of“four group”,the basic activity experience exactly appeared in the“curriculum standards”for the first time.In order to better help the students to accumulate experience in basic activities,so that students have enough time and space through observation,experiment,specul-ation,calculation,reasoning,verification processes and other activities,the new version of th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Mathematics Textbook Group designed“Math fun”in each textbook unit.Simultaneously,in one child the majority of the 21st century,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students creates a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In this paper,the team members are basically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to study.The most important is how to accumulate experience.activities,play good at math,get the joy of success.
Keywords:Group cooperation; Math fun;The basic activity experience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退出“填鸭式”教学,还学生一片主体性天空,做到教师组织、引导并一同合作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课程标准》给予我们的理念,小组合作学习能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1.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同伴关系、自信心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积极影响。
2.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
(1)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
(2)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3)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
(4)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二、数学好玩
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2002年8月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为少年儿童的题词“数学好玩”。在多数人看来,足球好玩,游戏好玩,而陈省身先生却说“数学好玩”。他没有欺骗世人。从阿基米德在屠刀下对罗马士兵怒斥“不要弄坏我的圆”,到被称作“美国的国家财富”的马丁·加德纳的“趣味数学狂欢节”,我们领会了数学带给人的无限乐趣。那在逻辑的推演中获得的一次次意外惊喜,是“好玩”向善思者抛掷的绣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编写组为了能更好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每一册教材中设计“数学好玩”单元。
“数学好玩”栏目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实践,每学期安排一次,总共12次。第二部分为数学游戏、数学趣题、数学应用等。一到二年级一学期安排一次活动,三到六年级一学期安排两次活动。“数学好玩”重点是引导学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思维习惯。从知识本身来说,对于学生不是问题,怎样在团体中创造出自己的财富,提升自己的能力,玩好数学才是关键。
正所谓“眼过百遍不如手动一遍”,在“数学好玩”单元引领之下,教师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孩子们在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满足自身丰富的个性需求,感受成功的喜悦,享受快乐的数学学习生活。
三、小组合作下的“数学好玩”
翻開一页页课文,我们会发现每个“数学好玩”栏目中都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
1.“好玩”中合作的分工endprint
如:一上的《淘气的校园》中出现“咱们先分工,我来数,跳绳的有6人……”“我来记,跳绳:6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合作中分工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随意组队的,每位学生在组内有自己的角色,有学习水平较好的、一般的、暂差的,有乐观的、沉默的、主动思考的、懒惰的,根据学生的各种特点组队。接下来就要分工,自己在组内是报告者、记录者、读题者,亦或是出谋划策者。这些角色不是一沉不变的。自己组内需要约定,角色做到经常交换。做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不同角色的任务,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2.“好玩”中的合作体验
孩子需要玩伴,这是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的好机会,更可以促进孩子的好胜心的同时,让他们清楚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有些事自己独自一人即使可以完成,但是合作下会更完善,以合作来促进自己的成长。
在进行一上《一起做游戏》中,“2人一组做游戏,比一比哪组堆得又快又高”。书本明确地出示游戏规则:
(1)10个物体(包括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状物体)都要用上。
(2)堆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3)堆得又快又对的小组获胜。
学生们在比赛的过程中会意识到:球不能放在最底下,因为它很容易滚动。大的物品放在下面这样可以当“地基”,接下去才能往上造房子。而且他们的感受是“我们小组合作得特别愉快!”学生常常以“我们”为主角进行表述,这是学生真实地体会到集体的美好和统一。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3.“好玩”中的優势互补
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合作后,我们每人就有两个不同的想法。这就是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一下《分扣子》活动中活动任务:按不同的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按形状分,可以按扣眼分。把自己的思想方法集中到一起,想他人没想到的,再是结合他人的方法,自身就能得到多样性的解题策略。
三下《我们一起去游园》中的租车方案,共有48人,小客车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大客车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到底有多少种租车方案呢?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租车方案,这时候的我们会在这么多的方案中进行选择,把最省钱的选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租车方案的完整性还是极具挑战力的。他们需要完成以下表格:
对于“大工程”,学生们可以在明确方案思路的前提下,进行分工合作,得到租车方案。这时候就能发挥团体优势,省时省力,高效完成任务。
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也能让学生在合作下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好玩”中的合作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每一册的综合实践活动后面,都会有一份自我评价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问题,你的表现如何?六下《绘制校园平面图》,我们在可爱的校园里已经生活六年了,在毕业前夕,给母校留一张大家亲手绘制的校园平面图。
在这次活动中,我的表现是(请把每项后面的☆涂上颜色,涂满5个为做得最好的):
仔细观察不同的自我评价表,每一次“能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能听懂同伴的发言”,“小组内能合理分工”等文字,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小组合作下的表现。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他们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得到提高。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5.“数学好玩”合作下教师的作用
为了合作,流于形式。教师布置完任务后,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终于能在课堂上忙中偷闲了)。那么,教师需不需要介入合作学习的环节呢?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学习的成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指导。
教师可以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遇到学生不能解决,或者思考方向有偏差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
(1)小组活动开展顺利时,给予表扬。
(2)小组活动任务不清时,说明补充。
(3)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干预指导。
(4)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检验评价。
(5)小组讨论偏离受阻时,制止点拨。
6.“数学好玩”外的好玩
虽然我们的教材单独编写了“数学好玩”单元,但是我们还能在书本的其他地方找到“好玩”的身影,我们可以一起循着轨迹进行知识的补充。
二上中《买衣服》一课中,我们的重点是学习元、角、分,但是课文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周恩来总理的幽默故事。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道:“中国一共有多少钱?”周恩来总理幽默地回答说:“我们有18元8角8分。”
类似的小故事很多,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上网寻找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谜语等进行收集,体会到数学的精美。
再如三上《节余多少钱》练一练的最后一题,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有名的画家、科学家,留下了许多名画和科学研究成果。你知道他出生于哪一年吗?将图中得数在400至500之间的算式涂上颜色,就会知道答案了。
教师需要探索建设学生喜欢的数学内容,不仅仅限制在“数学好玩”单元下,只要我们肯去发现,其实教材中提供给我们很多有趣的惊喜。
四、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各方面成长都有积极的作用。在恰当合理的小组合作环境下,你会发现学生比以前开朗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更加坚固了,积累活动经验,玩好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让我们在探寻的路上意识到,“数学好玩”不再是饭后甜点,而成为正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endpr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