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0134
李建生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但经调查有些学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要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和坚强的“计算意志”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逐步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要把计算教学融于情境创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對计算的兴趣。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问题情景是计算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

  2.想:就是认真审题。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

  4.查:就是认真演算。

  四、要加强学生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练,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五、要上好计算教学的“纠错课”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可能是算数上的失误,有的是由于算理不清造成的等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错题积累起来,分析、辨别出错的原因,针对计算中出错的原因,上好计算教学的“纠错课”,

  总之,计算教学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