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3154
杨会

  孔子说:“知诸,不如好诸。好诸,不如乐诸,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乐此不疲。”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在创造和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突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会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国旗真美丽》一课时,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到了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国旗代表国家,真切地感受、体会到它的庄嚴、神圣,从而激发起真实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中可这样处理:在教学前先播放——组影视镜头——电影中为国捐躯的热血青年;抗日救亡运动风起浪涌的画面;新中国庄严成立;奥运冠军面对国旗,听着国歌流下幸福的热泪;接下来再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体育健儿为国争得荣誉、山村小学的孩子们高举手臂注视国旗冉冉升起、中国申奥成功等激动人心的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然后在课开始时用《国歌》引入,让学生跟着国歌乐曲唱国歌,感受国歌激昂奋进的旋律,调动学生的情绪,并引发学生对国旗观察、认识和交流的兴趣与愿望。接下来展示五星红旗,说说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从红旗的形状、图案、色彩来感知它的美,通过对国旗颜色的讲解,学习简单的色彩知识,如红色和黄色同属暖色,红色、黄色组合在一起使人感觉和谐、热烈。让学生感到红旗也是色彩的美好组合。从而产生一种喜爱的感情。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才播放国歌?播放国歌时有一项相应的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升国旗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为下面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引入教学故事,引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人是根据形象思维行动的生物”,因此形象思维决定了人们造型表现的意图,这意味着教师在指导上,必须使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浮现出这个形象,而后再根据形象进行描绘。通过聆听或阅读小故事,然后根据故事内容作画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各种造型元素是非常好的途径。孩子们最爱听故事,用故事串联教学之中,能让孩子在入迷地倾听中轻松地学习。

  如在教《指印联想》时,以故事引入:“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有一个指纹王国,那里住着许多指纹小人。这些指纹小人的头呀、手呀、脚呀都是指纹组成的,就连鞋子、裙子、项链、武器等也都是用指纹做成的,当然,指纹王国里的国王、王后、公主、王子、士兵、、国民、厨师也都是指纹啦!小朋友,你能把这个有趣的指纹王国画下来吗?比如:画一个好老好老的指纹国王,画一个漂亮的指纹公主或者帅气的指纹王子、士兵,试一试,一定很有趣!”刚讲完,有很多小朋友就跃跃欲试了。再让小朋友们回忆一下曾在小人书中看到过的国王、王后等人物的形象,然后将指纹与人物形象进行联想,画出生动有趣的“指纹小人”。这个方法还真不错,小朋友们一个个握着笔,歪着头,一幅全神注的模样,静悄悄的描绘着他们的“指纹王国”。

  三、充分利用范画,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绘画作品是直观的艺术,对每个欣赏者会给予心灵的刺激。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绘画作品。要想提高学生的水平和引起兴趣,教师示范性、直观性教学非常重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直观性教学是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感觉去感知知识技能,他在《大教学论》中说:这对于学生应当是一条黄金一般贵重的原则,对于一切事物,应当尽可能用各种感觉来感受他们,这就是说看得见的就用视觉感受,听得见的就用听觉感受,闻得出气味的就用嗅觉感受,有滋味的就用味觉感受,可接触的就用触觉来感受。假使某些事物同时能用数种感觉来感受,就让他们同时诉诸于数种感觉。这也是现代美术教育中利用多媒体体等多方面的辅助教学的论点与依据。在美术作业评论中,我们时常听到教师这样评论学生的作业:你的画色彩真漂亮。这只小狗你画的好象啊。这些话指的就是艺术感受的能力。因此每次上课,教师尽可能亲自示范,示范胜过讲十遍,爱美和求美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凡是美的东西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好奇心,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的范画必须是高质量的。

  四、利用实地写生,巩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和认真的观察。很多美术教学的内容需要走出教室,进行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不但需要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更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地描绘和创造生活。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要求,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学生不但兴趣盎然,创作出的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

  比如一位小学的美术教师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觉得应该带学生去感受这白色的自然世界,他决定把课堂放在室外。于是这样的情景出现了:教师和学生一起在雪地上忙碌起来,很快,一条10多米长的大龙雪雕完成了。教师说,“观赏这样的大作品要有距离才行。”于是大家登上六楼从上往下感受、欣赏、体会、评论着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收获……这是通过每一个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动手创作之后所得到的愉快的收获。看上去,教师放弃了原来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但实际上这种“放弃”是教学有效性的延伸,是一种开放的情境,是对美术教育根本价值实现的最大褒奖。

  总之,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是一项艰苦持久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摸索和探讨。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激发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美术教学真正发挥它美术教育的特有价值,使他真正成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