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9873
赵辉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作为一门艺术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课内阅读必不可少,但真正源泉来自于课外。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在小学阶段,课本依然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应该说,目前使用的教材选文大多为文质兼美之作,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范例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品读,了解掌握基本的阅读过程、阅读技能。同时应该指导学生就语文阅读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拓展学习内容,并延伸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那么,该如何张开拓展阅读的翅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阅读的重要作用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语言是人交流的工具,而阅读则是提高人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其次,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阅读能够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品位。最后,阅读也是人们的小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进行沟通的桥梁。学生通过阅读而增长知识、接触社会并更深刻地了解社会。

  二、阅读材料要精选

  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地选择与所选用教材程度相当的甚至略比教材浅显的内容,让学生基本上能读懂。如果内容略深,那么就要考虑其篇幅必须短小,而且要有一定的阅读指导。《燕子》这篇文章较大篇幅描写春天的美景,所以我们在教学后可以让学生去找一些描写春天的文章,如《春》、《桃花涧》等文章,加以比较鉴赏。学生很快就会被语言文字的内在的韵味所吸引、所陶醉,读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致盎然。这种不求甚解的阅读,让学生初步接触了高品位的佳作名篇,既让学生积累了规范语言,扩大了视野,提高语文鉴赏能力,又锻炼了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表达能力。为改变阅读的无序现象,教师还应该加强计划性。可以在每学期初制订拓展阅读的计划,而后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有条件的可以把那些拓展材料整理成为校本教材,成为一个与教材并行的新的阅读系列。

  三、阅读数量要适宜

  目前的拓展阅读还存在着一哄而上、拓展无度的现象。有些课堂上,忽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而过多过早补充内容,结果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读熟;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与应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任意拓展延伸。有的教师上《九寨沟》一课,只花25分钟的教学时间,要学生读课文并总结出九寨沟有什么特点,而后就补充了显然是未经剪裁的近2500字的有关九寨沟的传说、风景介绍等等,对于文质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如画美景的则不再研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几乎完全被忽略,这显然是有悖于语文课初衷的。

  语文教学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必须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阅读是必要的,但必须在用足用透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拓展阅读固然要重视量的扩张,但更应重视质的提升,要慧目识真,把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材料引进语文教学中来。

  四、阅读类型要多样

  拓展阅读的类型往往分为三种: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拓展;三是具有比较鑒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应的拓展阅读的类型和形式。小学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表达形式的学习模仿,并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因此更应重视迁移性和比较性的拓展。教师有必要选择推荐那些和课文形式相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把教材中的课文前后串联起来,重新进行阅读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拓展阅读,可以促进知识的归类,提高思维的概括水平。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

  此外,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多样化。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将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化、种类繁多和时效性强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阅读材料问题。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强大的检索功能,使得学习者可以更为高效地检索有关信息,并获得信息判断、筛选等能力的锻炼。网络交互性为阅读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发言权。这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五、阅读时间要合理

  当前,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基本上还是由教师说了算,学生还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且教师在确定拓展阅读材料时,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使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分量较重,对学生来说,学好课文已经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有些老师为了进行拓展,又于教材之外引入了新的内容。这样一来,由于拓展阅读只使用了简单的“加法”,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负担明显加重,引起了一部分学生的反感。

  我们认为,拓展阅读同样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原则。教师要面对学生,研究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喜好,合理利用时间,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和他们一起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或最受关注的文章来学习,使“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相比较课文阅读来说,在拓展阅读中,教师的角色更应该是一个顾问、一个帮手,要尽可能提供多方面多类型的材料供学生选择,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图书互助会、班级图书角等,定期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篇目。

  拓展阅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继萍.小学语文教学重在朗读.中国校外教育,2010(3)

  [2]马文芳.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朗读训练.甘肃教育,2009(19)

  [3]张爱华.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J].魅力中国,2009

  [4]魏东林.谈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