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在探索、交流和合作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形成技能。本文主要探讨在数学课中如何开展互动的教学活动,研究在数学课中师生之间相互对话,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及学习效果的影响。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张扬个性,老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相长的基本途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把握互动的内涵和要求,紧密结合数字教学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体作用,把增强互动效果和提高数量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的。
一、师师互动是互动式学习的前提
在合作学习中,师师互动是重要前导。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素质和潜质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培养、继续教育的过程,教学中师生双方同时存在主客体双重性,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体现教、学互动,则可达到双方共同受益、共同提高。我们曾经认为教师要交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开放的课堂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然而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师师互动可以起到相互补充作用,实现在思维上的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二、师生换位,变“教学”为“导学”
师生换位这种课堂角色的转变,就是要求教师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由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编剧”和“导演”,而“演员”就是学生。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上讲台充当小老师,代替老师完成一些他们能够做到的事,课堂中,有时遇到一个问题,学生会有各自的想法,并着急地想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于是我让学生走上讲台来回答,起初我选择的是那些自告奋勇的学生,慢慢地,越来越多人乐意到讲台上充当小老师,甚至有的时候我只是想请他们在座位上回答,他们却嫌这样表达不透彻,情不自禁地走到讲台来。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先让学生动手折纸,再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图形的认识。这时,讲台上接连地出现好几个自告奋勇的小老师,不同的小老师对图形特点的描述可能不一样——有的说出了图形中边的特点,有的说出了图形中角的关系,还有的说出了平行四边形与其它图形的区别等等,不知不觉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其间,我留心观察其余的同学,他们各自聚精会神地听着,都在积极地思考着,这样的课堂正是我期待的——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知识层次有高有低,有俗有奇,我会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到教学内容是否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相符;学生中那些新疑点、新想法恰好又是对自己原来教学思想的补充和启发。这就是数学课堂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换位带来的课堂效果,由传统的“教学”变“导学”,也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创建和谐课堂,营造互动氛围
一个民主、宽松的探究环境,特别是良好人际氛围的支撑,是保证探究活动正常开展的有力前提。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的思想,优化师生关系,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关系与地位,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乐意参与活动。其次要帮助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协作的伙伴关系。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合作,认识到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同时结合实际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关注弱者,如何帮助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如何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材料,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索。当学生自我意识过强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个人竞争引向组际竞争,增强组内合作,使每一位学生在同伴的关爱和帮助下开展互动探究活动。
四、生生互动,互动式学习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生生互动的一种有效表现形式,它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并充分展示各自的个性,而且也有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在互探、互学、互帮、互促的过程中,将个人的发现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例如,在讲正投影的规律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物体形状维数从低到高(1维,2维,3维)顺序展开。我把班里学生分为三个组,分别合作研究线,面,体的正投影。任务分下去以后,同学们忙开了,他们拿来铁丝,纸板,小盒子等。大家围在一起做实验,做记录。或沉思,或讨论,更甚至是争论。很多平时对学习漠不关心的同学也融入进来。在第二天的课上三个小组把结果以报告形式呈现给大家,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至今我还记得第一组有个男生代表的报告非常的全面,详细。他说“直铁丝与投影面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分别是平行,倾斜和垂直。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的时候,其正投影与其本身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当线段倾斜于投影面的时候,其正投影是小于其本身的一条线段。当线段垂直于投影面的时候,其正投影是一个点。”通过这样的形式大家一定对正投影有更深的理解,记忆也比较深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课堂实际变化而不断调整教学,指导学生组织学习活动。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广泛交流实现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关系。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总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处理好互动形式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恰当运用策略,形成师生有效互动,走向和谐的课堂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动”出学生的思维,“动”出学生的激情,“动”出学生的创造,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有效互动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