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新课改以来,关于语文教学的方法不断进行调整和革新,。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适当的改变,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终生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阅读教学的高质量完成,不仅可以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更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审美,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学素养以及个人整体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改进传统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首先,从教师本身来看,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最好的教学状态就是“准备了一桶水,最后只用掉了一滴”。这种教学准备工作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在教学方面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而这“一桶水”则是指教师在平时积累的各种知识,落实在阅读教学方面。
教师应该跳出课本等课堂知识的范畴之外,不断延伸自己的文学阅读范围,除了应该充分理解课本中的阅读篇目,更应该去阅读文学大师的文学作品,如鲁迅、冰心等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除此之外,在当代好文章也是层出不穷的,因此教师在阅读经典的基础之上也应该阅读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吸收新鲜的时代元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高阅读质量,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自身的文学阅读和感受能力,提升本身的阅读效率。只有教师本身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向学生们诠释出阅读文本的意义,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同时也能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灵活地穿插各种相关内容,丰富课堂知识。
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本身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课程安排,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恰当地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阅读教学,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生因为年龄还比较小,耐心以及自制力等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同时,学生因为自身的学习情况和接受情况,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阅读是一件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更好地完成的事情,对于学生的识字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不可操之过急。这样不仅不利于阅读教学的展开,同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反感,在学生的心理方面形成压力,使学生无法提起阅读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阅读水平,适度、适量的安排阅读任务也就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一方面不可以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合理分配学生的阅读任务,对于识字比较多,对阅读比较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多安排一些,比如让学生阅读文章的大部分段落甚至文章的全部内容。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应该循序渐进,一段一段的进行阅读,使学生慢慢的进入阅读状态,找到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辅助教师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小学生因为年龄还比较小,接受水平有限,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接触文字之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画面、音乐、教学短片等引入课堂,用一种丰富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观潮》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短片,并且运用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大潮形成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利于加深学生们对于文本的印象。这种丰富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学生对于自己所阅读的内容有着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
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可以更多的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即通过设置问题或者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地展开教学,避免阅读过程中僵硬、刻板的现象发生,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最后,小学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不应仅仅局限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方面,而是应该为学生今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个人修养。
阅读除了可以猎取知识,更是开阔个人视野,丰富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同时,阅读在提升个人整体素质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外,更应该引导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最终做到终生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能力、文学修养等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也是在于它本身所包含在内的人文性和一种广阔宏达的情感与情怀,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阅读是收获知识的一种方式,更是与伟人、大家进行心灵和灵魂沟通对话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尤其是小学生,在学习习惯和人格形成等方面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
教师应该在阅读方面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也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以自身的阅读热情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解读文本,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个人化的理解。不应该像传统阅读教学中那样,试图用一种规范化的阅读方案桎梏学生的阅读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了解他人,认识自我,发散思维,养成思考和独立阅读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应将课堂上的阅读和生活中的阅读区分开来,在课堂阅读的范围内,将阅读和写作等联系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小学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文学感受力、文学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使学生收获知识,更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实现学生的终生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