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祝福》 虚词 语言运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遣词造句皆是作者对语言精心锤炼的结果。虚词虽无实际意义,但其作用并不逊色于实词,若恰当使用,往往也能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阅读《祝福》一文时,发现鲁迅先生在文中运用到了多种虚词,于细微之处暗藏深意,所含意蕴深邃而丰富。
一、擅用副词,加强讽刺效果
鲁迅先生对副词的运用鞭辟入里,平中见奇,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孔乙己》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大约”“的确”两个副词的运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与解读空间。《祝福》中“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a,“毕竟”和“最”二词同样具有如此深邃的魅力。二者皆暗含比较意味的副词,“毕竟”表肯定确认的语气,强调旧历年底的典型特征,即人们准备祝福充满欢乐。“最”作为程度副词,表示程度上达到极点,如《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b显然,与旧历年相对的是阳历年,两者中作者意在突出旧历年底最具有新年的氛围,比较中透露出人们的守旧心理,也再一次强调特殊的时间,是在欢乐愉快的旧历年底,然而正是这个本应幸福又美好的时间点,却是祥林嫂的死亡之期,其悲剧和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又如,当问及祥林嫂情况时,“我”与短工的反应有一种强烈的反差。听闻祥林嫂死讯,“我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几乎”“大约”作为程度副词,写出了“我”听闻祥林嫂死后的心理和神态变化之大,“我”由镇定表现出非常的震惊、诧异。而对短工的描写是“但他始终没有抬头”“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始终”和“仍然”皆表示一种状况的持续不变,作者用这两个副词反复突出短工对祥林嫂死亡的淡定与漠然,与“我”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与张力具显。在短工眼里祥林嫂不过是一个寡妇,死不足奇,因而他并不好奇“我”的表现,极其冷漠。
麻木冷血的不僅是短工,鲁四老爷也是如此。后文写道:“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这是祥林嫂再次到鲁镇时鲁四老爷说的话,此时的祥林嫂失去了第二任丈夫和未成年的孩子,还被婆家赶出来,再度受到打击,非常可怜。但在鲁四老爷眼里祥林嫂却是“似乎”很可怜。“似乎”表示推测、不确定,具有主观性,且“似乎”表达有时与事实侧重不一致,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鲁四老爷嘴上说这种人“似乎很可怜”,但实际并未怜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反而嫌弃她的寡妇身份,用模糊之词讥诮他的虚伪无情。同样,面对祥林嫂的遭遇,鲁迅先生只用了简单一句描写众人的反应:“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孙绍振教授解读时说:“连犹豫、商量、讨论的语气都没有,就自动地化作出共同的反应。”可见“女子从一而终”的观念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根深蒂固。c而这样的效果则是靠“仍然”一词表达出来的。“仍然”表示一种状况的持续不变,经历过再嫁的祥林嫂按理应随贺老六的姓,但是大家没有叫她老六嫂,而仍叫祥林嫂,可见其荒谬与讽刺。
而鲁迅先生的深刻远不止于此,正所谓“怒其不争,哀其不幸”,鲁镇众人作为看客对祥林嫂施以精神压迫,而作为受害者的祥林嫂居然也听之信之。在柳妈的恐吓下,祥林嫂默认了自己罪人的身份,于是花工钱为自己捐了门槛,以此赎罪。此后,原本精神恍惚的祥林嫂竟整个人都变得很舒畅。“在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更”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发”,展现出祥林嫂捐门槛后心态发生变化,试图比之前做得还要卖力以显示自己依然能干,从而获得四婶的认可。四婶一开始并未阻止,让她抱有了一丝希望,于是便坦然拿了酒杯和筷子,“便”字将祥林嫂去拿酒杯和筷子时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果断的心理状态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更”和“便”无声之中揭示出祥林嫂对捐门槛赎罪说法的深信不疑,原本人死后有魂灵便是荒谬之说,捐门槛赎罪更是荒谬,而祥林嫂居然信以为真,可见其“中毒”之深,荒谬之彻底。
总之,短工、鲁四老爷、鲁镇众人以及受害者祥林嫂皆深陷于封建礼教的泥潭之中,众人的无知与无情助推祥林嫂走向了死亡的深渊。鲁迅先生选择了不起眼的副词,通过副词加强语意、形成对比、重复出现,增加句子的讽刺效果,鞭挞和批判这些深受封建礼教残害,却反过来加害同类的人。
二、妙用连词,突出人物形象
连词作为连接词、词组或句子之间的桥梁,通常用于表示某种逻辑关系,有助于表达语意。连词的运用启示我们可以从句子语义逻辑层面分析句子,寻找语义逻辑背后的言语密码,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人物。
众所周知,本文在叙事上采用了重复叙事的手法,语言的重复便是其表现之一,正如文中祥林嫂“真的,我真傻”多次出现一样,鲁四老爷的语言也存在重复。文中曾两次写到“可恶!然而……”“然而……”。“然而”作为连词,用在句子中表示转折关系,在此处反复出现,且作者故意将“然而”后面的话语省略,以留白的方式引导读者进行想象,实现人物形象的审美再建构。第一次是祥林嫂被她婆婆派人绑走,鲁四老爷知道后先是非常生气,文中用了“可恶”一词表达了他内心的不满,后又用“然而”表达转折,表示与前文相反之意。说明虽然祥林嫂被她婆婆绑走,但鲁四老爷认为这也理所应当。在封建社会,丈夫享有控制和支配妻子的权利,即夫权。但当祥林嫂的丈夫去世之后,按照族权,她归属于婆婆,因而婆婆有权绑走祥林嫂。显然,鲁四老爷默认了封建社会的夫权与族权制度,才没有说出后面的话,“然而”将他由愤懑到允许的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二次是卫老婆子来鲁四老爷家为推荐祥林嫂而道歉,她说了一连串恭维的好话,但鲁四老爷却回答“然而……”意味着面对卫老婆子的道歉,鲁四老爷并不想宽容她,反而责怪卫老婆子举荐祥林嫂并合伙绑走她,害他损失了一个能干的女工,也害他丢了自己正人君子的脸面。因为卫老婆子的举荐,四婶录用了祥林嫂这个不合乎社会伦理的寡妇。换而言之,如果祥林嫂是正常人家的妇女,鲁四老爷定不会嫌弃她,正是碍于寡妇的身份,怕她影响到自己的尊严与面子而厌恶她,可见其自私虚伪,道貌岸然。两次“然而”转折的背后是鲁四老爷人物形象的丰满,也是他封建“卫道士”形象的突出表现。
此外,对于后文祥林嫂人物形象的描写,鲁迅先生精心运用了大量关联词对其进行刻画。文中写道:“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犹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只是一个木偶人。”“不但”“连”“也”“而且”“不独”“即使”“虽”“也”“否则”等一系列关联词,表现了祥林嫂被打击后的精神面貌。一般而言,使用关联词语是为了显示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适当运用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楚,否则便会显得句子啰唆,不生动。鲁迅先生向来以简洁用词著称,此处却如此反常。深入文本仔细推敲,“不但”“连”写出了祥林嫂由眼睛凹陷到精神的涣散,“而且”语义上进一步加强祥林嫂精神不佳的状态,“不独”“即使”“虽”“也”使得句子之间逻辑层层递进,逐渐加深,强调祥林嫂整个人精神状态几乎崩溃,可见受到打击之大。而“否则”内含转折之意,揭露出祥林嫂白天犹如游行的小鼠,而呆坐就是木偶人,仅此两种状态。小鼠和木偶人从肉体和精神两方面说明祥林嫂身心皆已受到巨大伤害。众多关联词的连用形象地描绘了祥林嫂死前的面貌,说明她受到封建社会迫害程度之深,由肉体的麻木到精神的恍惚,与前文初到鲁镇的形象形成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除了形容词、动词等,鲁迅先生巧妙地运用连词,以看似“重复啰唆”的语言刻画了鲁四老爷和祥林嫂的形象,给人以无限的回味与思考。
三、借用助词,暗示作者意图
助詞中最为常见的是结构助词,其次是语气助词。但若论表情达意的效果,语气助词自然更胜一筹,从语气助词的使用中不但能清楚明白地理解说话人的情绪状况,还能窥探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读过鲁迅先生文章的人大概都能发现他尤其喜欢用“罢”代替“吧”。比如“先生还是写一点罢”(《记念刘和珍君》),“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拿来主义》)等。在本文中,鲁迅先生也多次用到了“罢”这个字。
例如,“我”回到鲁镇后祥林嫂问“我”人死后有无魂灵一事,“我”回答:“也许有罢——我想。”明明“也许”足以表达可能、不确定的意思,但作者在此之后还加“罢”。此处的“罢”同“吧”,用于陈述句末,使语气变得十分不确定。d再次加强语意的含混,使“我”的回答变得模棱两可。作为祥林嫂眼中的知识分子,她原本渴望从“我”的回答中获得一丝希望与救赎,而“我”明知是封建迷信,却不否定,恰巧在她绝望的心理上推波助澜,成为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祥林嫂面前,“我”的这种模糊性语言将一个现代小知识分子的思想匮乏、性格软弱表现得甚为深刻。同时,叙述者“我”与鲁迅都有着对祥林嫂死亡的悲哀与同情。但辛亥革命后,“我”虽感受到了新的阳光,未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仍是茫然,正如此时的鲁迅一样。《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时期,面对周围人的不同选择,鲁迅在革命征途的探索中彷徨而又孤独。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身上所呈现的模糊不清也是鲁迅内心迷茫的写照。
又如冬至祭祖时,四婶看见祥林嫂去拿祭品时说的话:“你放着罢,祥林嫂!”此时的祥林嫂经历寡而再嫁、嫁而再寡的命运,在众人眼中却是伤风败俗之人,于是四婶慌忙说出这句话,多数人关注到了此处语序的调换,却少有人注意“罢”字的深意。按照正常语序,应先出现人物称谓,才能用人称代词,然而作者为了增强“你放着罢”这句话的语气,颠倒了语序。但同时又用了一个“罢”字,此处的“罢”用于祈使句末,使语气变得较为舒缓。如果去掉“罢”字,便是“你放着,祥林嫂!”此时命令的语气比原来更重,而作者却没有采用此种方法。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待四婶的态度并不同于鲁四老爷,鲁迅笔下的四婶并未完全麻木,即使她同样是杀死祥林嫂的帮凶,屈从于封建礼教,但仍有些许悲悯之心,文中细节处可窥见一二。前文提到当四婶听说祥林嫂被她婆婆发卖时,她惊叹“啊呀,这样的婆婆……”语气中流露出对祥林嫂不幸的同情,叹息祥林嫂不幸的遭遇。当听到祥林嫂讲述自己故事时,“四婶起初还踌躇,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泛红了”。同样身为母亲,四婶深知作为母亲的心理,不自觉地眼圈泛红,产生悲悯之心,知道祥林嫂再次成为寡妇也依然留下她。因而作者对她并不是完全批判的态度,在这里加上了“罢”字,舒缓语气,不至于十分严苛。可见,哪怕是小小的助词,认真揣摩也能成为解密作者心扉的钥匙。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说:“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e语言需有表现力,字词锤炼必不可少。而用好实词尤难,要让虚词具有魅力和韵味更需下功夫,《祝福》中鲁迅先生对虚词的使用可谓匠心独运,经过他的精心雕琢,原本普通的句子别具韵味。从众多虚词中我们读出了鲁迅对鲁镇众人讽刺批判的态度,读出了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在封建社会中对“为人生,为人性”主旨的观照。在阅读时抓住用词的匠心处,认真阅读,细细品味,定能品出个性、品出深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