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袭人“花解语”特质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作欣赏·学术版 热度: 23737
郭帅

  关键词:袭人 “花解语” 特质

  在第十九回回目中袭人被冠以“花解语”的称号,该词源自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称赞杨贵妃之语:“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结合莲花意象及史书记载中的杨妃形象,此处“解语花”的含义为善解人意的美女。“花解语”与“解语花”同义。本回畸笏叟特意对“花解语”批注:“然在袭人能作是语,实可爱可敬可服之至,所谓‘花解语也。”是为我们解读袭人“花解语”特质提供了基本依据。

  一、“花解语”之花容

  在论及袭人“花解语”特质时,首先应从袭人的容貌进行分析,因为“花解语”之“花”,除了双关“花”姓外,也在暗示袭人如花的美貌,如果缺少“花色”,那么“花解语”只能称为“解语”了。

  有关袭人的容貌,文中共有四回提及。第六回以宝玉视角概括了袭人“柔媚姣俏”的容貌总特征。“柔”有柔和、柔美之意,柔侧重性格,但也可归为气质,“温柔可亲”是也;“媚”“姣”都有容貌美之意;“俏”除了指容貌美之外,还有体态轻盈,性格活泼有趣之意,那么袭人的长相首先是柔美俏丽的。第二十六回贾芸眼中所见袭人为“细条身材,容长脸面”,“细条身材”形容身材苗条;“容长脸面”之“容长”始见于《离骚》“羌无实而容长”,朱熹释“容长”为“徒有外好耳”,即外表好看之意。本处“容长”和“脸面”并列,联系前一句“细条身材”中细条修饰身材,那么容长也应该修饰脸面,显然“外表好看”的释义与脸面搭配并不恰当,据前后文推断,本处“容长”应释为“长方”,“容长脸面”即长方脸型之意。第二十四回描写小红之貌也提到是容长脸,并以“却十分俏丽甜净”作结,“清”可释为“洁净,纯洁”,“秀”有“美而不俗气”之义,两相印证,可见袭人长相是美而不俗的。再结合第三十六回薛姨妈“模样儿自然不用说的”的夸赞及第七十八回王夫人“放在屋里,也算是一二等了”的评论,能被薛姨妈和王夫人看中的长相一定不是“妖妖趫趫”式的,况且王夫人“一生最嫌这样的”女子,那么袭人之貌应是美且端庄的。

  袭人俏丽、秀气、柔和端庄之貌无疑具备了解语花之美的表象特征,同时“俏”也是对脂砚斋所评“可爱可敬可服”之“可爱”的验证,那么花解语之“可敬”“可服”又该何解?这便要从袭人的性格、品行方面进行探析。

  二、“花解语”之优品

  (一)基于善良的善解人意

  解语的特质首先是善解人意。第二十九回黛玉和宝玉拌嘴,宝玉摔玉,袭人忙来劝,两人拌嘴,不干玉事,“倘或砸坏了,叫他(黛玉)心里脸上怎么过的去”,一番话直抵黛玉内心,此处黛玉有一处心理活动:“听了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上来。”而且这句劝语是在黛玉“一行哭着,一行听”进去的,足见袭人的“解语”多么深入人心,同时也为进一步劝和宝黛两人奠定了基础。且袭人也是黛玉在贾府为数不多的知心人,第六十七回宝玉因宝钗送黛玉家乡之物,怕黛玉睹物伤情而计划派袭人过去作陪就是明证。黛玉清高,能与袭人交厚,足见袭人的善解人意与“解语”之本事。第三十二回宝玉因湘云无心说了“仕途经济学问”之语,当即给湘云下“逐客令”,在湘云进退两难之际,袭人想到用同样说过此事,且也同样遭遇宝玉“不体面”对待的宝钗作比,向湘云证明宝玉只是对事不对人,既使湘云可以顺坡下驴,又为湘云解了“无妄”之围。任谁也无法拒绝带着善意的“解语”,况且袭人也并非只会一味地“善”,她是在以善为本“解语”的基础上,在大局观念下讲策略的“解语”。

  (二)基于识大体的讲策略

  第十九回宝玉私自去看回家过节的袭人,袭人对宝玉的小厮茗烟有一顿数落。宝玉违反贾府规矩应该问责,然袭人身份只为丫头,又当着自己家人的面显然不能问责宝玉,所以便将茗烟作为问责对象,这样的选择足见其识大体、讲策略的性格,随后先用“这还了得”告知宝玉、茗烟事情的严重性,再以“遇见了老爷”“若有个闪失”分析事情的严重后果,借此敲打“胆子比斗还大”的主仆二人;一边对着茗烟“指桑骂槐”,一边想着为宝玉找面子,说“都是茗烟调唆的”。送宝玉回去的时候袭人更是考虑周全,先嘱咐她哥哥去雇小轿或小车,后对此事的知情者茗烟恩威并施,给他些钱买花炮是恩,叮嘱他别走漏了风声,否则他也逃不了干系是威。宝玉私自出门是大事,识大体的袭人通过骂茗烟既让主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伤及他的脸面;宝玉已然私自出门,那就尽量确保宝玉在外的安全及想方设法为宝玉“善后”。

  第二十一回,袭人因宝玉和姊妹们不顾“黑家白日”的厮闹而担忧,当着宝钗的面发出的“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之言也令不轻易夸人的宝钗心中暗夸“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有些识见”。袭人深知宝玉的性子,不能“直劝”,故用“不劝来劝”的方法引导宝玉“改过自新”:先用生闷气的“柔情”来警示他,再用“娇嗔”的语言警醒他,后来果真使宝玉明白了她的一番苦心,并以玉簪起誓要听她的劝。一向“放荡弛纵,任性恣情”的宝玉能臣服于袭人,足见其“解语”的本事,也验证了脂批的“可敬”之赞。

  三、“花解语”之本色

  (一)以忠诚为本的恪尽职责,忠心事主

  能令袭人使尽浑身解数规劝宝玉的缘由唯有“忠诚”二字,这也是袭人“花解语”特质之本质所在。袭人作为宝玉的贴身丫头,以服侍宝玉为天职,宝玉的吃穿用度,一应都在心上。

  然襲人侍主的忠心远不在此,更在对宝玉名誉的维护和前途的忧虑上。宝黛间的情愫,袭人是最早的知情者,宝玉错把袭人当成黛玉“诉肺腑”,袭人吓得“魄消魂散”,当时袭人有一段心理活动,“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然后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袭人此处所思既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小题大做”,因为在当时宝玉所言所行已不是离经叛道那样简单,而会使宝玉名誉受损甚至家族蒙羞。正如欧丽娟教授所分析的那样,“对于完全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归的婚姻规范而言,待月西厢之类的淫欲行为固然会导致身败名裂而万不可行,连心中的所思所想也会因为抵触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同为悖德表现”,且“无论只是‘私情密恋或对于婚姻归属的心理想望,都属于‘淫滥的定义范围,即‘顺情‘风流即属‘越礼而‘伤风教,而不为该等阶级环境所容”。

  即便如此,袭人也不过一介丫头,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但因其对宝玉的忠诚无私,袭人于那时起就开始酝酿避免“丑祸”的对策了。恰在第三十四回王夫人叫宝玉身边的人问话,袭人一反常态亲自去回话就是要行未雨绸缪之策,而她提出的“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的建议无疑是快刀斩乱麻之举,尽管没有被立刻采用,但至第七十七回亲近宝玉之丫头全部遭撵就验证了袭人当时所言不差,这也正是袭人平时真心为宝玉思虑之故。袭人来见王夫人,有一处“想了一想”的细节,因为尽管袭人所言非虚,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自己陷入“两头为难”的境地,毕竟宝玉是第一个不愿意离开园子的,王夫人但凡疑心她的用心,她就“连葬身之地都没了”,如若不是对宝玉的忠诚与无私,袭人何必以身试险,又何必冒险“解语”?不言其他,袭人作为丫头能以这份“痴心”待主,也毋怪能焐热一向以“冷面”示人的王夫人的心,也毋怪王夫人内心“感爱袭人不尽”。

  (二)以不逾矩为底线的进退有度

  能“解语”是袭人的本事,能被宝玉选中“解语”才更见袭人的智慧。袭人之所以能成为宝玉的贴身丫头,除了她的美好品性外,还得益于她安分守己、不缺位更不越位的讲原则、有分寸的生存智慧。她对宝玉忠心可鉴,但从不逢迎宝玉淘气,更不伙同宝玉胡闹。第十九回对宝玉下箴规,就是她在尽力将宝玉往她认知范围内的正途上引,在“劝不醒”宝玉时还会积极寻求外援,如前文论及主动回王夫人问话其实就是想借王夫人之力将自己发现的“不才之事”消灭在萌芽阶段。她借宝玉挨打之事向王夫人说出自己的担忧,并将落脚点放在让宝玉搬出园子,不与姊妹们厮混上,这样不仅与宝玉的声名品行有益,也与王夫人有益。袭人身为丫头能有这样的觉悟实属可贵,且在字里行间,既无僭越之语,也无“指名道姓”的挑拨之言。至王夫人问宝玉与谁作怪的话,袭人都以“没事常思有事”岔开了话题,委婉地解释让宝玉搬出园子只为“防未然”。王夫人因为金钏儿之事几多试探袭人,袭人也并未将自己发现的宝黛“不才之事”和盘托出,尽管她对宝黛之事深感可惊可畏。她只是想借王夫人之力快刀斩乱麻,因为在她的认知里,让宝玉搬出园子就切断了“丑祸”的根源。所以很多研究者,“甚至一些学问大家,都把袭人这个告密者坐实了看”,还有研究者说袭人“为摆脱卑贱的身份和苦难的命运,苦心经营了那么久,也是令人同情的,然而断不该为了自保而出卖他人”,实际是误解袭人的一番苦心了。

  贾母曾认为袭人不爱言语,是个“没嘴的葫芦”,其实袭人不仅“有嘴”,还是个嘴上有把门的、内心有想法的“葫芦”。常见袭人与湘云轻松地开玩笑,却见她与宝钗只是亲厚,与黛玉只是排忧;也见袭人与鸳鸯、平儿私下玩闹,但在其他场合却从不逾矩。袭人曾经侍候过湘云,主仆关系融洽而亲密——通过湘云家去后还惦记专门给袭人送戒指及袭人也总不忘给湘云送吃食可见一二。袭人年纪长于湘云,加上湘云爽朗恬阔的性格,故袭人敢于也乐于跟湘云玩笑。宝钗是典型的封建淑女,从无逾矩;黛玉心思细腻,敏感多思,袭人便用親厚和善意待之。与鸳鸯、平儿是闺中姐妹,所以她们之间有很多“促狭”之语,但即便如此,在碰上月钱没有按时发放这样的公事,袭人也只是私下里打听了原因而没有借用平儿的关系搞特殊。

  四、“花解语”之绝妙

  “花解语”的以上特质是令人“可敬”的,而能长久作为宝玉“花解语”存在的袭人更是令人“可服”的。

  (一)柔中有刚

  宝玉曾在袭人家中与袭人的两姨姊妹有过一面之缘,因这样美好的女子竟没在贾府当差而遗憾感叹时,一向温柔和顺的袭人发出了冷笑,并很不客气地指出:“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可见袭人尽管身为奴才,却并未完全奴化。袭人在贾府为奴,处处恪守本分,事事谨慎小心,看似谦卑低下,实则自尊自爱自强。为阻止宝玉替自己打抱不平而结怨李嬷嬷和晴雯,宁肯选择委曲求全、息事宁人,从无半点恃宠而骄的做派。自己的母亲过世了,未见她主动为自己及家人求取过额外恩典,难怪薛姨妈说袭人“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

  (二)稳中带趣

  尽管袭人的沉稳让人钦佩,然她的可爱俏皮更深入人心。宝玉晚归,独袭人有装睡引宝玉来“怄她”玩的娇憨行动。袭人也乐意与人玩笑,第四十六回,袭人在园子里撞见鸳鸯、平儿谈心,她调皮地藏到山石背后,待鸳鸯说出即便娶做大老婆自己也不去的话时,才“哈哈的笑”着出来,并打趣鸳鸯是“好个没脸的丫头”“不怕牙碜”,待明白了鸳鸯的苦恼后,还故意“伙同”平儿逗鸳鸯为打消贾赦的念想,可让老太太亲自跟贾赦说已经“许了宝玉了”,多么促狭,又多么可爱,使鸳鸯又急又气又臊,一幅亲密无间又有趣的闺中姐妹玩闹图跃然纸上。第六十二回晴雯戏说自己无用,让芳官一个人侍候宝玉就够了,袭人先“夸大其词”,说别人去了使得,独她去不得。晴雯拿出摔坏扇子时宝玉生气的话反驳袭人,说自己懒笨,性子不好,是第一个要去的,袭人便顺势引出晴雯带病为宝玉补孔雀外衣之事,还打趣晴雯,平时尽跟她“拿三撇四”“懒的横针不拈,竖针不动”,偏偏她离家之际,晴雯自己又病得“七死八活”,竟“一夜连命也不顾”地为宝玉补孔雀褂子,这是何故?一番逗趣的话把伶牙俐齿的晴雯说得只能“佯憨”和“笑”了。

  五、结语

  安分守己、忠于职守的袭人,用她特有的温柔与善意、稳重与刚强、幽默与俏皮的人性光辉为其“花解语”的特质做了完美诠释,然并不代表她的人生因此能够圆满,正如袭人全心全意为宝玉“解忧”,却从未真正走进过宝玉的心灵世界;宝玉对她千依百顺,却无法给她有归宿的爱。袭人能为身边人解语、解忧,独对自己的困境无能为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而究这一悲剧的“演成”竟在她与宝玉“人生见地之冲突”,即“所爱各有不同,而个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