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奥赛罗》中的塞浦路斯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作欣赏·学术版 热度: 9908
摘 要:《奥赛罗》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威尼斯和地中海的一个小岛塞浦路斯,其中塞浦路斯更是成了这故事的主要场景,矛盾冲突的集中点。研究发现,莎士比亚如此设置并非随意而为,塞浦路斯这个岛屿似乎是精心挑选来作为奥赛罗和苔丝蒙迪娜的悲剧舞台。因此文本将结合塞浦路斯的相关历史背景对戏剧进行深入分析,试阐释塞浦路斯与《奥赛罗》的关系。

  关键词:《奥赛罗》 塞浦路斯 战争 宗教冲突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涉及很多英伦之外的地点,《仲夏夜之梦》中的希腊、《哈姆雷特》中的丹麦、《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意大利等,仅仅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就多次出现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如《威尼斯商人》和《奥赛罗》。其中《奥赛罗》的第一幕是在威尼斯,其余四幕是在威尼斯的领地塞浦路斯岛。莎剧中的场景设置体现了很高的空间开放性,戏剧中的时空结构也具有隐含的叙事功能。《奥赛罗》中的塞浦路斯岛就是如此,岛上复杂的战争历史,宗教冲突和神话传说都与戏剧中的情节发展紧密相连,且暗含隐喻。

  一、战乱之岛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一座小岛,位于地中海的东北角。它的北面是安纳托利亚半岛,东面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面是埃及,西面是希腊,再往西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塞浦路斯毗邻亚欧非三大洲,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素有地中海“金钥匙”之称,是仅次于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的第三大岛。

  塞浦路斯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为地中海东西方的贸易枢纽,其岛上的资源十分丰富,公元前两千年前,塞浦路斯就以盛产铜矿而闻名,塞浦路斯的英文名“Cyprus”在希腊语中就是“铜”的意思,早在青铜器时代,塞浦路斯就已经开采铜矿,运往埃及、叙利亚、土耳其和希腊等地。对于周边诸国来说,塞浦路斯在军事、政治和文化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这个岛屿自古以来就是各方势力的争夺之地。

  公元前12世纪至前11世纪之交的特洛伊战争,大量古希腊人移民塞浦路斯,并在岛上建立了诸多类似古希腊城邦的独立城市王国,到了公元前709年,亚述征服了塞浦路斯,从这时候起,到公元前3世纪期间,虽然塞浦路斯先后被亚述、埃及、波斯等国家统治过,但始终是多个城邦国家并立。一直到公元前323年,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占领塞浦路斯,第一次实现了塞浦路斯的统一,而塞浦路斯也从城邦国家变成任命总督来治理。

  公元前58年,罗马占领塞浦路斯,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塞浦路斯处于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公元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欧洲天主教国家针对伊斯兰教发动十字军东征,地中海周围的国家几乎都卷入了战争,在这期间,意大利罗马帝国开始瓦解,意大利分裂成多个城邦国家,其中威尼斯城邦倚仗着其特殊的地理优势和出众的商业贸易迅速崛起,并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威尼斯在侵略拜占庭帝国的十字军东征中获益匪浅,威尼斯领导的圣战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获得了四分之三的拜占庭帝国战利品,其中包括爱琴海、克里特岛等重要的港口和岛屿,就连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被英国占领的塞浦路斯也在1489年被威尼斯共和国吞并。

  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穆罕默德二世灭亡,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基督国家被伊斯兰国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代。到了16世纪,土耳其打算攻占塞浦路斯,因为他们认为塞浦路斯自古就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而威尼斯不得已则开启了保卫战。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且有学者认為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的历史就是莎士比亚创作《奥赛罗》的原因。

  塞浦路斯作为威尼斯的一个军事基地和东西方贸易的桥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奥赛罗》的第一幕第三场中,威尼斯元老院收到土耳其舰队驶向塞浦路斯的消息后,其中一个元老说道:“我们只要想一想塞浦路斯对于土耳其人的重要性,远在罗兹岛以上,而且攻击塞浦路斯岛,也比攻击罗兹岛容易得多,因为它的防备比较空虚,不像罗兹岛那样戒备严密;我们只要想到这一点,就可以断定土耳其人绝不会那样愚笨,甘心舍本逐末,避轻就重,进行一场无益的冒险。”a塞浦路斯作为要塞的重要性在此显露无遗。而在这样一个紧急的情况下,唯一能够远赴塞浦路斯与土耳其人作战的只有奥赛罗。所以当愤怒的勃拉班修在公爵面前,要求公爵惩戒拐走自己女儿的奥赛罗时,公爵和一众元老都犹豫了。

  苔丝狄蒙娜在公爵众人面前表明自己和奥赛罗是真心相爱的之后,勃拉班修无计可施,无奈之下只得承认他们的婚姻。公爵也很快就承认了他们的关系,且迫不及待地对奥赛罗道:“我们只要想一想塞浦路斯对于土耳其人的重要性,远在罗兹岛以上,而且攻击塞浦路斯岛,也比攻击罗兹岛容易得多,因为它的防备比较空虚,不像罗兹岛那样戒备严密;我们只要想到这一点,就可以断定土耳其人绝不会那样愚笨,甘心舍本逐末,避轻就重,进行一场无益的冒险。”这无疑是对奥赛罗骁勇善的战赞美和对他人品的肯定,但更多的是一种紧急情况下对奥赛罗的妥协。奥赛罗作为一个摩尔人,对于威尼斯的统治者来说终究是一个外邦人,最开始谈论战事的时候,威尼斯高层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叫作马库斯·勒西科斯的将军,但是因为他到佛罗伦萨去了,才想到了奥赛罗。后来与土耳其的战争因为一场风暴不了了之,塞浦路斯暂时安全,威尼斯很快就下了新的命令:由卡西奥接任奥赛罗的位置,担任塞浦路斯的总督,而奥赛罗则被调回威尼斯。

  二、宗教冲突之地

  摩尔人是来自阿特拉斯山区的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以及留在西班牙的小部分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后裔,摩尔这一支专指“来自阿尔及利亚西部和摩洛哥的柏柏尔人”b,其中“摩尔”一词最先由公元1世纪的罗马人发明,系指北非当地居民,意为棕色皮肤的人。c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可以找到的“摩尔人”雕像就有三种,而且彼此大不相同:摩尔塔上半裸着上身、披着兽皮的男性铜像;大教堂和总督府一座四个相拥着的武士的石像;广场上一个包着头巾的,有着厚嘴唇的摩尔人头像。其实这些塑像并不是同一人种,但是威尼斯人们却都把它们叫作摩尔人。“摩尔人”这个词几乎成为一个“异类”的通用词,放在《奥赛罗》中,就代表着异教徒。

  这不由得令人想到塞浦路斯这个小岛的特殊性。中世纪时期,伊斯兰哈里发国家兴起并在地中海逐渐扩张,在这之后漫长的一段时期中,地中海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战争此起彼伏。塞浦路斯上发生的多次战役,其实就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战役,因此塞浦路斯自然受到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冲击。威尼斯与土耳其关于塞浦路斯的争夺战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就是“勒班陀战役”,是威尼斯联合西班牙、奥地利、罗马教廷以及一些基督教国家和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战役。塞万提斯·萨维德拉也参加了这场战役,并把这场战役写进了他的作品《堂吉诃德》中。在《堂吉诃德》故事的中间部分,一个俘虏向堂吉诃德等人讲述他的遭遇:他因为参加勒班陀战役被俘后,几经辗转落到了一个叛教徒(这里指由基督徒变为伊斯兰教徒)手里做奴隶,后来在一个皈依基督教的摩尔姑娘索赖达的帮助下逃回西班牙。

  虽然不能确认摩尔人是否参与到威尼斯与土耳其对塞浦路斯的争夺战中去,但可以看出,那一段时期,摩尔人在地中海十分活跃。奥赛罗虽然是摩尔人,但是他作为威尼斯重用的将领,已经皈依了基督教,在塞浦路斯与苔丝狄蒙娜重逢的时候,他甚至激动地说:“阿门,慈悲的神明!”俨然一副虔诚的基督徒的口吻。但是对于威尼斯来说,奥赛罗虽然皈依了基督教,是受他们重用,值得人尊敬的将领,但是威尼斯高层始终对他留有戒心,因为他毕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的后裔。

  此时的塞浦路斯虽然是威尼斯的领土,但因为其复杂的战争背景和历史原因,岛上以希腊人为主体,期间夹杂了阿拉伯人和亚美尼亚人,或许也会有别的摩尔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欧洲人始终占少数,再加上威尼斯并未好好治理塞浦路斯,更多是将其作为军事据点和贸易枢纽,对其进行经济掠夺。所以在塞浦路斯,奥赛罗更加容易看清自己和真正的基督徒之间的差距,在伊阿古的挑拨之下,奥赛罗逐渐对苔丝狄蒙娜和卡西奥产生了怀疑,甚至还产生了自我怀疑:“也许因为我生得黑丑,缺少绅士们温柔风雅的谈吐,也许因为我年纪老了点——虽然还不算顶老——所以她才会背叛我;我已经自取其辱,只好割断对她这一段痴情。”

  奥赛罗通过伊阿古拿到了确切的妻子背叛他的“证据”之后,他始终是以基督徒的身份来伸张“正义”,对背叛者施行“审判”,但最终发现,自己其实是被伊阿古欺骗,陷进了伊阿古一个又一个的圈套。奥赛罗悲痛之余,以剑自戕的同时,说的话却是:“请你们把这些话记下,再补充一句说:在阿勒坡地方,曾经有一个裹着头巾、怀着敌意的土耳其人殴打一个威尼斯人,诽谤我们的国家,那时候我就一把抓住这受割礼的狗子的咽喉,就这样把他杀了。”说完就以剑自刺。临死之前奥赛罗依然在向众人表明自己对基督教的虔诚和对威尼斯的忠诚,但他的死亡,虽说是因为伊阿古的阴谋,但其中夹杂着的是伊阿古对摩尔人异教徒的轻慢与鄙夷,奥赛罗的死亡,是伊斯兰教徒皈依基督教的失败象征。

  三、爱神之岛

  从《奥赛罗》的第二幕开始,戏剧中的地点已经变成了塞浦路斯,第二幕第一场就发生在“塞浦路就斯岛海口一市镇 码头附近广场”,因为刚刚经历过巨大的风暴,奥赛罗的前任者,塞浦路斯的总督蒙塔诺很快就得到消息:土耳其的舰队遭遇了风暴,损失惨重,这场战事中止。这时始终笼罩在众人心头的战事阴影才倏然消散,后来苔丝狄蒙娜和奥赛罗先后到达塞浦路斯港口,两人在经历了残酷的暴风雨后在岛上重逢,彼此心中都充满了喜悦之情,塞浦路斯也从笼罩在战争阴影之中的军事要塞转变成了被上天祝福的岛屿。

  此時的塞浦路斯才使人想起,它除了是重要的军事要塞之外,还是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的维纳斯的诞生地。维纳斯即古罗马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意为“由海水的泡沫中产生”,塞浦路斯就是这位女神的圣岛。阿佛罗狄忒即是爱与美之神,也是执掌生育与航海、性爱与美貌的女神,她象征着美丽、年轻和情欲的满足。莎士比亚塑造的苔丝狄蒙娜,很多地方都与这位美丽的爱神极其相似,最明显的就是苔丝狄蒙娜为人称颂的美貌。卡西奥向塞浦路斯的绅士们介绍奥赛罗的妻子苔丝狄蒙娜时,是这样说的:“她的美貌才德,胜过一切的形容和盛大的名誉;笔墨的赞美不能写尽她的好处,没有一句适当的言语可以充分表现出她的天赋的优美。”

  奥赛罗登上塞浦路斯与苔丝狄蒙娜重逢,激动地亲吻她之余,还说过这样的话:“爱人,你在塞浦路斯将要受到众人的宠爱,我觉得他们都是非常热情的。”在古代的塞浦路斯,有很多供奉阿佛洛狄忒的神庙,神庙中一般都供奉着阿佛洛狄忒的神像,塞浦路斯人还有专门纪念爱神的仪式。故而奥赛罗在“爱神之岛”上与妻子劫后重逢,看着美丽的妻子,心中可能也会不由自主地将妻子比作爱神,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一刻他们无疑是幸福的。

  阿佛洛狄忒是以美貌和多情闻名的女神,相传她的丈夫是丑陋且跛足的工匠之神和火神赫菲斯托斯,赫菲斯托斯是宙斯和天后赫拉的孩子,但因为天生相貌丑陋且跛足,被天后赫拉狠心地抛弃,被海洋女神收养。后来赫拉觉得亏欠这个儿子,为了补偿赫菲斯托斯,便将阿佛洛狄忒嫁给了他。阿佛洛狄忒是以美貌著称的女神,却被天后赫拉逼迫,嫁给了相貌丑陋还跛足的火神与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心中十分不乐意。因此她常常背着丈夫与战神阿瑞斯偷情。太阳神发现阿佛洛狄忒和阿瑞斯通奸,便告诉了赫菲斯托斯,愤怒的赫菲斯托斯铸造了一张坚韧无比的网,悄悄地系在阿佛洛狄忒的床上,当她再次阿瑞斯偷情时,两人便被紧紧地缚在了一张网中。赫菲斯托斯还找来了奥林匹斯众神,欲为自己讨回公道,期间海神波塞冬因为被阿佛洛狄忒的美貌迷住,便设法替缚在网中的两位神祇解了围,虽然赫菲斯托斯最终还是放了妻子和阿瑞斯,但是他和阿佛洛狄忒的婚姻名存实亡。

  有学者认为奥赛罗和苔丝蒙迪娜在很多方面可以等同于爱神和战神。不过笔者认为,《奥赛罗》中苔丝蒙迪娜和奥赛罗的故事更像阿佛洛狄忒和她的丈夫赫菲斯托斯,而伊阿古则扮演了那个“告密者”的角色,他用似是而非的话语,使奥赛罗对自己的妻子产生了怀疑。如果说奥赛罗曾经真的有把自己的妻子比作爱神阿佛洛狄忒的话,产生怀疑后他可能会想到,爱神除了以美貌著称之外,还以多情闻名。

  猜忌和怀疑很快就充斥着奥赛罗的大脑,他变成了“愤怒的火神”,他愤怒地要求伊阿古拿出“目击证据”,而伊阿古没有让奥赛罗失望,他先是说在卡西奥那里看见了苔丝狄蒙娜的草莓手帕,紧接着又逗引卡西奥和他谈起自己的情妇比安卡,而躲在暗处的奥赛罗,则以为卡西奥在谈论如何与苔丝狄蒙娜偷情。奥赛罗此时相信自己已经成功地“捉奸成双”,正如火神赫菲斯托斯织了一张网捉住偷情的阿佛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那样,只不过奥赛罗的这张网,是由伊阿古一手织就的,连奥赛罗也被缚在其中的虚假的网。所以同样被困在网中的奥赛罗命令伊阿古杀死卡西奥,而他自己则在愤怒和悲痛之中扼死了苔丝狄蒙娜,自此酿下不可挽回的悲剧。

  结语

  《奥赛罗》中的威尼斯和塞浦路斯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小岛,但终究是威尼斯公国的领土,与威尼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奥赛罗在威尼斯遭遇到的歧视和侮辱,同样也是造成爱神之岛上的悲剧的重要原因,而威尼斯圣馬可广场上的摩尔人雕像,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个异族人的爱情悲剧。

  a 〔英〕威廉·莎士比亚:《奥赛罗》,朱生豪译,译林出版社2018年版。(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b 〔美〕林肯·佩恩:《海洋与文明》,陈建军、罗燚英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24页。

  c 范方俊:《〈奥赛罗〉“黑色”双关意象及其对美国本土戏剧的影响》,《河北学刊》2018年第4期,第101页。

  参考文献:

  [1] 林肯·佩恩.海洋与文明[M].陈建军,罗燚英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2] 沙乌尔·巴锡,阿尔贝托·托索·费.莎士比亚在威尼斯[M].王一禾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 埃米尔·路德维希.地中海历史[M].刘毅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4] 盐野七生.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M].田建国,田建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5] 古斯塔夫·施瓦布.古希腊罗马神话[M].光明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

  作 者: 杨雯,武汉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