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体文创作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作欣赏·学术版 热度: 10211


  摘 要:论体文是中国古代重要文体之一。从创作主体、文本数量、品质及影响等方面来看,其创作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阶段:溯源于先秦,发展于两汉,独立于魏晋南北朝,繁盛于唐宋,元明清时创作热度衰减。这一文体在先秦时期以诸子论辩为主,汉代实用性强烈,魏晋南北朝时玄理与美文同在,唐宋时由理论性转而兼具现实性与文学性,元明清之际,创作走向史实与纯理论融合之路。

  关键词:论体文 发展历程 阶段特征 现实意义

  论,即讲清道理。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刘勰《文心雕龙》曰“论者,伦也”,“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论或伦意指条理、明辨是非。论体文是一种说理、权衡各种事物是非得失的文章,孕育于先秦。但汉代之前,该文体创作并不普遍,亦未获得独立的文体地位。至三国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将论与奏议、书、铭诔和诗赋等文体并举,论体从此独立。历经两晋南北朝、唐宋及元明清时期的发展,论体文的创作渐趋系统化。其创作发展历程是中国文学史长河的重要支脉,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但目前论体文研究多集中在经典文本鉴赏、作家个案探讨、断代作品研究等方面,对创作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问题鲜有涉及。鉴于此,本文结合作者与作品的实际情况,对此问题做一探析。

  一、先秦:孕育成长期,百家争鸣

  我国古代论体文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至先秦诸子散文。其时,社会政治形势处于激烈的碰撞与变革之中,贵族阶层逐渐衰落,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宗族制度渐趋崩溃与瓦解。于是百家并起,纷纷著书立说,运用概念判断、事实推理、口头游说等途径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一时间各种社会思潮风靡云蒸。由此,论体创作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涌现出第一次高潮。

  现存文献中,最早以论为名的作品当属《论语》。《论语》属于非连续性的断片式的语录篇章的集合,但它常常以些许重复的章节来记录孔子的同一个观点,即已包含着论体文的萌芽。随后,“论”字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渐增,如《墨子》(14处),从《论语》简短式的语录和对话体发展为较长的专题式讲学篇,如《非攻》专讲反对战争,《节用》专讲反对奢侈,每篇各有核心主题,初具论文体制;《孟子》(2处)善于论辩,其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章论题明确,议论丰富,已具论文雏形;《庄子》(30处)中《齐物论》借寓言故事说理,使论体文生动形象、不失浪漫色彩;《荀子》(63处)中《天论》《礼论》《乐论》等篇或鞭笞唯心主义天命观,或论述我国古代礼制,或探究乐的起源与作用,议论透辟,语义昭晰;《韩非子》(61处)阐述法家法、术、势结合的主张,已含有单篇论体文形式要素。诸多文章逐渐从语录体或寓言体的体裁中跳脱出来,朝着更加成熟、完善的状态发展,成为后世论体文创作之滥觞。自此以后,论体文就成为古代文学的重彩之笔。

  二、汉代:全面发展期,经世致用

  汉初,统治者实行宽松的文化政策,促使诸多士人踊跃参与国家大事,为巩固政权献言献策。因而,这一时期政论佳作迭出,尤其是贾谊、晁错、董仲舒等人的创作,极大地提升了论体文的数量和质量。东汉末年,神学迷信之说充斥整个社会,班彪、张衡、王充等人慨然愤起,纷纷批驳谶纬迷信,发出疾虚妄的呐喊,要求摆脱经学桎梏,重新关注社会现实。至此,论体文在汉代得到了全面发展。

  汉代论体文的突出特点是以论议政,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性。如贾谊《过秦论》,通过分析秦王朝速兴速亡之历程,为汉王朝统治者提供理论借鉴:暴力是取天下的途径而非安天下的手段,安天下须实行仁义和教化。“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将秦初实行的一系列政治举措娓娓道来,铺张扬厉,秦始皇雄踞天下的磅礴气势便跃然纸上。转而写秦之暴政导致的后果:“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在极力渲染秦初兴盛场面的基础上呈现其疾速覆亡的命运,为探索其衰亡根源埋下伏笔,最终推出中心论点:“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者认为仅靠专制和暴力维持统治正是秦之灭亡的根由。文章据史实以说理,逐层递进,在结尾处一针见血揭示论点,实有画龙点睛之妙。鲁迅曾评此文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遠”。除贾谊外,晁错《论贵粟疏》《论削藩疏》提出重农抑商、削藩削权等主张,涉及众多国计民生之事。文章向帝王献言进策的同时,还提出了解决经济、政治问题的实际措施,成为后世政论文的范例。其他如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谷永《论神怪疏》和桓宽《盐铁论》也皆是对社会现实问题发表见解及提出解决对策,行文严谨,论说之中理据充足。

  至东汉,社会上谶纬符命与迷信风气盛行。此时,一批指摘实事的论体文应运而生,如桓谭的《陈时政疏》《抑谶重赏疏》《新论》等。王充评《新论》曰:“(君山)作《新论》,论世间事,辨照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又有班彪《王命论》、班固《秦纪论》、张衡《黜图谶疏》、窦武《谏党事书》、张奂《上书对灾异》。在浩繁的论体作品中,王充《论衡》(84篇)超群绝伦。其文始终以疾虚妄为主线,探究性命问题、论述天人关系,批判了谶纬思想的荒诞无稽。范晔认为王充:“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此外,再有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批判谶纬迷信和颓唐世风,论点突出,直言激切,有的放矢。可见,汉代论体文名篇佳作众多,在紧密联系文学与政治的同时,亦将文章的现实性和思想性纳入关注视野。

  三、魏晋南北朝:文体独立期,大雅绝伦

  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精神自由、思想活跃的时代,其时传统价值体系失范,士人不再局限于对经学的钻研,而是以独有的方式感悟世界,体味人生,创作了大量深厚精辟、清妙挺拔的论体文章。

  本时期论体文已经具有独立的文体地位,并新增了谈玄说理的因素——这也是与前代论体文最大的不同点。阮籍《乐论》借刘子的问话引入,最终旨规在于阐释音乐教化对移风易俗有着巨大影响的缘由。“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文章从正、反两面论述了音乐与人的主观情感之间的关系,突出其社会功能,认为和乐之声有助于个体修养身心和构筑理想社会形态。其中,对音乐“至乐无欲”之最高境界的阐发,渗透着道家无欲无为、遵循客观规律的理念,带有强烈的玄学倾向。稍后于阮籍的嵇康存留作品15篇,论体文就占了9篇。刘师培指出:“嵇叔夜文,今有专集传世。集中虽亦有赋箴等體,而以论为最多,亦以论为最胜,诚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又曰:“若嵇康持论,辨极精微;贺循订制,疑难之解,并能陵轹前代,垂范将来。”论体文确是嵇康数目最大、超群轶类的文体。其时士人之间的玄学论辩围绕自然好学、声无哀乐、言不尽意三个中心议题展开,嵇康的部分论体文即是论辩活动的结晶。如《声无哀乐论》:“假使鹿鸣重奏,是乐声也;而令戚者遇之,虽声化迟缓,但当不能使变令欢耳。”他认为音乐本身与人之情感的哀乐是无关联的,暗含应该打破封建政治功利的禁锢来看待音乐的主张;《难自然好学论》:“今若以明堂为丙舍,以诵讽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睹文籍则目瞧,修揖让则变伛,袭章服则转筋,谭礼典则齿龋。”文章在探讨仁、义、礼之起源的基础上,揭露了儒家名教伦理思想体系下卫道士的虚伪和愚蠢,言事说理逻辑严密,论辩色彩浓厚。刘师培认为嵇康论体文“析理绵密,亦为汉人所未有”,且“长于辩难,文如剥茧,无不尽之意”。

  这一阶段论体文玄妙超逸、风度自佳者不唯阮、嵇二人。何晏《道德二论》《无为论》《圣人无喜怒哀乐论》、王弼《难何晏圣人无喜怒哀乐论》、夏侯玄《本无论》、钟会《四本论》等,玄言与理趣结合,具有颖悟旷达真率之美;又有裴頠《辩才论》、欧阳建《言尽意论》、张韩《不用舌论》等,亦是因循自然与玄理阐发相融合,对自然与名教之辩、天性与人性之辩发表真知灼见,滋味渊永,寄托高远。

  四、唐宋:繁荣兴盛期,文质相融

  唐宋是我国散文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论体文在这一时期得亦到了长足的发展。唐代古文运动以后,论体文创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写作范围从讨论前朝政治得失,扩大到论述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宋代文人在确定古文至尊地位的同时,将论说文的创作继续向纵深推进。其蓬勃兴盛可从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等人的创作中窥知一二。下表概括了其时较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家论体文的创作情况:

  作为“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的论体文创作虽数量不多,却篇篇经典,推动了中唐以后论体文的创作。如柳宗元《四维论》,文中极力否定管子以“仁义廉耻”并立为“四维”之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对礼义重新认识;《封建论》在分析历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同属于社会发展的产物,进而指出后者对前者的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由此可以窥见柳氏进步的政治理念与历史观。该文论史、论政融于一体,得到东坡如此评价:“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

  宋代论体文承继前代遗风,在欧阳修、苏轼诸人的努力下,形成了一种“讲求立论醒豁、辩论讲究技巧、强调行文气势、修辞性因素很强的文体”。苏轼《留侯论》是针对汉代张良为圯上老人纳履的故事发表议论。作者否认了老人为神怪的说法,认为其只是秦朝暴政下的一位别具慧眼的隐者。他之所以要试探张良的隐忍度,是要其能练就临大事而善忍的品质。文章开宗明义:“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讨论能忍与否,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行文雄辩而波澜壮阔,力透纸背。欧阳修《原正统论》系统地讨论正统问题:“私东晋者曰:‘隋得陈,然后天下一,则推其统曰:‘晋、宋、齐、梁、陈、隋。私后魏者曰:‘统必有所授。则正其统曰:‘唐受之隋,隋受之后周,后周受之后魏。”作者就讨论过程中出现的自私之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斥责作史之人罔顾事实,恣意确立正统的行为失之偏颇。议论精警有力,余味不尽。

  五、元明清:创作低迷期,兼具史实与纯理论

  元明清以降,由于社会政治形势逐渐严峻,思想管控日趋严格,士人论体文创作低迷,多局限于论道、论学、论文等方面,风格上亦不似前朝浑融劲健、气贯长虹。刘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囿于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其时论体文往往借助史实来说理,表现出纯理论学术倾向。

  从《全元文》《明文衡》《国朝文汇》等文集收录的此类文体来看,其文本特征首先表现为谨慎行文、说理透辟。郝经《郝氏续后汉书》(卷66上)认为论体“大抵反复明理而已,词达意畅,不以文为胜也”,强调了“论”之明理特性。如王夫之《桑维翰论》据史而论,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层层剖析,揭露了桑维翰的辅晋之功实属可耻的卖国行径。“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非敬瑭之始念也,维翰尸之也。”指出桑之卑躬屈节为历史埋下无尽的祸患,指斥其为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观点鲜明,掷地铿锵,船山之铮铮铁骨可见一斑。方孝孺《深虑论》将君王治国理政中重智轻德的行为作为议论对象:“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以大量史实为依据,指出统治者仅靠吸取前朝衰亡教训而不重视德治的做法不可取,总结出唯有大德可以治天下的道理。逻辑严密,言简意赅。又如章太炎《秦政论》,聚焦于秦代政治,肯定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帝制的历史建树,认为秦朝以法治国、赏罚严明的政治举措和商鞅、韩非、李斯等人的政治主张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章议论中肯,文辞壮丽,师心而独见。可见,尽管元明清时期论体文题材范围有所缩减,创作热度有所下降,但这一文体依然在不断克服消极影响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新的内容。

  总之,论体文创作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以一个中心议题为主,初具论文雏形;汉代全面发展,史论、政论、经论跌出,往往经世致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自觉的文体意识,兼具玄理与美质;唐宋以降,人们在继续創作论体文的同时,还表现出将实用性与文学性相融的自觉追求。迨至元明清,论体文创作远追汉魏,近绍唐宋,借史实写真理,走向了纯理论学术之路。 知晓我国论体文创作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学习和发扬这一文体写作的优良品质,对于目前议论文的写作,亦极具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许慎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刘勰.文心雕龙[M].王运熙,周锋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4] 姚鼐.古文辞类纂[M].胡士明,李祚唐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5]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1.

  [6] 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7] 二十五史·后汉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7.

  [9]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0]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1] 柳宗元.柳河东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2] 苏轼.东坡志林[M].乔丽华点评.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13] 刘宁.“论”体与中国思想的阐述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2010(1):38.

  [14] 欧阳修.欧阳修诗文集笺注[M].洪本健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5] 郝经.郝氏续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

  [16] 王夫之.读通鉴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9.

  [17] 方孝孺.方孝孺集[M].徐光大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作 者: 龚平,重庆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