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京剧在北京崭露头角,城里的一些戏楼也红火起来,各路戏班争风斗胜。东安市场内的吉祥茶园也成了梨园名流云集之地。吉祥茶园大门左边立着木牌,上面写着新兴起的晴翠戏班的告示,名伶“柳依依”三个大字格外显眼。大门内迎面是个大砖影壁,影壁前摆着彩头砌硃,戏楼正东是戏台,台后是化妆之处。戏台朝南坐北,其他三面是戏楼,楼上有用木板隔起来的官厢。官厢后面是横摆的大条桌椅,两面全是大高凳的散座。这些日子,北京的戏迷们听说晴翠戏班子的名角柳依依在吉祥茶园唱《黛玉葬花》,都赶来争购戏票。
这一天下午,吉祥茶园里挤满了戏迷,他们津津有味地来听这位名伶唱戏。那柳依依是北京南城人,卻生得小巧玲珑,活像一只美丽的小瓷瓶,有南国少女的神韵。她那一口唱腔,嘤嘤洒洒,更是时常博得满堂喝彩。正当她唱《黛玉葬花》时,忽听官厢里“吧嚓”一声,传来茶杯重重摔地的声音,紧接着一声唿哨,几个彪形大汉蜂拥而上戏台,两个大汉举一块大红布蒙住柳依依便走。
茶园顿时大乱。戏班里几个后生冲上前去评理,都被大汉们挡住。大伙眼睁睁看着柳依依被抢走了。茶园老板心里最清楚,那伙恶奴都是朝阳门内大街孚王府里的人。
这孚王府又叫九爷府,是道光皇帝第九子的王府。王府里有一个叫奕昕的小王爷,年方十八,心毒手狠,平时喜欢掐花折柳。他仗着有一身喇嘛拳功夫,横行街市,欺侮百姓,无恶不作。前几日,他到吉祥茶园看戏,迷上了柳依依的姿色,于是便导演了这场悲剧。
晚上,朗月当空,月光如水。朝阳门大街上急匆匆走来一位年轻人,这年轻人身材魁梧,满脸忧色,穿一身烟色衣服,身背一柄七星剑。他叫杨兆波,是晴翠戏班的管事,专演武生。下午柳依依被抢时,他正在广和楼洽谈演事,回来后方知此事。他与柳依依相爱多年,二人已暗订婚约。他闻听此信后如雷轰顶,晚上也没顾上吃饭便去孚王府寻找柳依依。
杨兆波来到孚王府后院墙前,爬了上去,忽听对面房上有声响。他抬头一望,只见一道黑影一闪即逝。他凝眸四望,未见一人,于是悄步下来。
这是一座后花园,假山后面的一间房中隐隐有哭声。杨兆波循哭音而去,来到一间亮烛的厢房,只见一个丫鬟模样的少女正在啼哭。他倚门正在张望,忽听身后有动静,于是“唰”地拔剑在手。只听一声大喝:“来者何人?”
杨兆波回手一剑,没承想来人手中正握着一个日月乾坤圈,这日月乾坤圈是专门收缴兵器的器物。那圈正套住七星宝剑。
来人呵呵大笑,顺手举起“判官笔”。
杨兆波不慌不忙,用左手又从鞘内抽出一柄短刀,朝后扎去,只听“哎哟”一声,来人倒地身亡。原来杨兆波这宝剑叫鞘内藏刀七星剑,乍看只是一柄七星宝剑,但鞘内还藏有一柄短刀,其剑构思巧妙,别出心裁。
却说那丫环看到此情此景,早已瘫作一团,在那里抖个不停。杨兆波问道:“你家王爷下午抢来的那个名伶现在哪里?”丫环道:“正在中院的沉香阁里,王爷正陪着她呢。”
杨兆波听后急忙穿过垂花门,来到中院。只见路东一间阁房内,烛照如昼,翠幔朱帷,柳依依正趴在床头哭泣。一个面目凶狠的少年正在一旁劝说。杨兆波猜想此人一定是奕昕王爷,不禁怒火上升,正想闯进去,忽听房上瓦响,有一人在房上喊道:“后院着火了,快救火呀。”只见后院浓烟顿起,火团腾空而起。
屋内少年正是奕昕王爷,他闻听后院失火,慌忙撇下柳依依,奔出门来。杨兆波要不是躲闪得快,险些和他撞个满怀。
奕昕走后,杨兆波有些迟疑。这时只听房上有人喊道:“还不快去救柳姑娘。”这一句话提醒了他,他急忙走进屋来到柳依依面前,柳依依抬头一看是他,又惊又喜,与他抱头痛哭。
这时,又听房上那人喊道:“还不快逃命。”柳依依问道:“你和谁同来救我?”杨兆波摇摇头。“我也蒙在鼓里。”二人手拉手奔出房来,正见有一木梯竖在墙角。他们不容多想,攀上木梯。
这时,正巧有两个王府护卫路过此地,看到这般情景,一齐喊着:“贼人跑了,贼人跑了!”他们舞动镇宅刀朝杨兆波劈来,杨兆波将柳依依扶过墙头,忙用七星剑招架。奕昕等人赶到,一齐围上来。奕昕连向杨兆波射出三支亮银锥,但都被对面房上那人用飞蝗石击落,那人绕到杨兆波身边,悄声道:“你们快跑,我来对付他们。”来人是位中年壮汉,手舞一根长竿,“劈劈啪啪”,把王府的人打得落花流水。
杨兆波追上柳依依跑了一程,只见那壮汉也气喘吁吁追了上来。杨兆波作个揖问:“请问恩公姓名?”那人擦擦汗,笑道:“我是直隶冀州赵家庄人,名叫宋迈伦。”杨兆波、柳依依一听,连忙跪地拜道:“多谢大哥救命之恩。”
这位三十五岁的中年壮汉,正是江湖人称“神拳宋老迈”的武林高手宋迈伦。他三十岁出游,攀峨嵋山遇三皇炮锤拳大师乔鹤龄,拜于门下,后精心苦练三皇炮锤拳,钻研拳理,创立宋派三皇炮锤拳,并在家乡收徒传艺。最近,他进京欲投神机营以图报国,下午在吉祥茶园看戏,目睹了孚王府恶奴强抢柳依依一事,心怀不平,便尾随而来,在暗中帮助杨兆波救出柳依依。
当下,宋迈伦道:“你们赶快逃离京都,另谋生路罢,孚王府是不会就此甘休的。”杨、柳二人点头称是。宋迈伦说罢,依旧扛着那根竹竿,步履矫健,渐渐消失在胡同尽头……
选自《北京武林轶事》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