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徒弟,我必须收!”
12月初,冷雨斜飘,寒风透骨,湖南郴州五盖山雨雾缭绕,曹隽平从长沙坐高铁到郴州,再坐汽车进山,红着鼻子,搓着手,敲开了山上一栋平房的门。他是来给李艳红批改作业的。
这两个原本素不相识、毫不相干的人,却因书法——不,准确地说应是因书法梦想结缘,一个有梦,一个助其圆梦,一路走来,一晃已10年,并将一直走下去。
1971年出生的李艳红读完中专后没再念书,17岁那年,她在一位退休老干部家中做保姆时,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毛笔书法,便被其精妙和隽美所吸引,萌发了对书法的向往。
2008年,已为妻母的李艳红经常在村里活动室的《郴州日报》上看到曹隽平的书法教学报道,抑制不住,在下山赶集后前往报社问到了曹隽平的地址,找上门,问是否可以拜他为师学写字。曹隽平当时是郴州湘南学院副教授,教书法。
曹隽平先是愕然,继而感动。
“我知道,在那偏远的大山里,学书法可能是她最大的快乐。这个徒弟,我必须收!”曹隽平回忆当时的想法。
收李艳红做学生,自然是免费的,还得赞助纸笔墨。
先是李艳红下山请教,后是曹隽平送课上山。
就这样,不管家人的反对——老公骂她浪费电不准她写字,也不怕别人的笑话——村里人嘲笑她异想天开,白天田间劳作,夜晚一灯如豆,就着简陋的环境,日复一日地临摹、练习,李艳红坚持写了10年,曹隽平也坚持教了10年。
“学书法,我捡到了宝!”
每次曹老师来,都是李艳红的节日。
迎着曹隽平的,依旧是她如冬日暖阳般的笑容,还有在风中飘动的鬓角碎发。
李艳红的卧室兼书房只有约6平方米,里面就一张大书桌、一张床、一个大衣柜,文房四宝随处可见,几支写秃了的毛笔用细麻绳穿起来挂在门后做装饰。床上摆满了李艳红的书法习作,“睡觉的时候,我就把宣纸搬到桌上,练字时就把它们移到床上。”
看着她娇小的身子在矮旧的房屋里穿梭一阵后,就着昏暗的灯光,曹隽平开始为李艳红批改作业和示范。
改字、解字,口不停,笔不断,曹隽平娓娓道来。求知若渴的兴奋、如获至宝的欢欣,绯红了李艳红的脸庞。
在郴州教书法的同行王建国说:“一张宣纸长1米37,宽0.68米,写完一张要3-4个小时,李艳红每周练4-5张,粗略算下,就知道她花了多少时间在练字上。”
练字用的纸笔墨,最初是曹隽平给,后来曹隽平的朋友和学生包括王建国等人都爭着给,并定期给她送上山来。
每天除了劳作,李艳红一有空就练字。作为村里的贫困户,她对书法的执拗感情周围人很不理解,包括她丈夫何忠亮:“她很喜欢写字,我有时干起农活忙起来,就冲着她发气,骂她。”
“我家男人看不惯我的‘不务正业,一见我写字就来气,跑来抢笔夺纸。我只能趴在桌上,用身子护着,就怕他撕咯。他不打我就已经很好了。”
随着李艳红的字越来越漂亮,丈夫的态度也有了改观:“她写就写吧。”
同村村民曹路花说:“我们这里的妇女闲时都在打牌,但李艳红不打牌,天天在家写字。”
觉得写字如此快乐,李艳红想把这种快乐传递出去,她曾教过附近几个孩子练字,但没人能坚持下来。
“学书法,我觉得自己走对了路,捡到了宝,心灵上得到了安慰。曹老师和这么多知识分子支持帮助我,看得起我,是我莫大的荣幸!”
“以前觉得曹老师是个热心肠,现在觉得是个恩人。他没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觉得练字没那么有信心。一接到他打来的电话,就觉得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李艳红捋一捋鬓角的碎发,眼圈微红。
变化最显著的,自然是李艳红的字,从最初的一张白纸,到现在书法界人士文酱这样品读她的书法作品:
“看李艳红的字,只一眼,便毛孔喷张,汗毛倒竖,惊艳无比。再细看,笔捺弯折如刀刻斧斫,掷地有声,顶天立地。落在纸上的,有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有苦中求乐的倔强,有乡野粗糙的可爱笨拙,也有生活的艰辛和隐忍。”
“我可以安心写字了!”
李艳红夫妇和两个孩子分别睡在两间次卧,主卧用来干什么呢?
养兔子。
家里没有专门的养殖场地,只能把面积稍大的主卧腾出来给近百只兔子住。据王建国介绍,“当初李艳红养兔子的目的,是想报答曹老师。她说以前下山只能给曹老师捎一些小菜吃,但她还想送一道大菜(荤菜),于是从山上老乡家要了几只野兔来,后来越养越多,就成了现在这个规模。”
除了教书法,曹隽平还帮李艳红卖兔子。
“当时用来配种的兔子都是从老乡家赊来的,曹老师帮我卖了钱后才还上账。我的兔子从来不喂饲料,都是喂青菜、草和米饭,纯天然,绿色环保,口感很好。主要靠曹老师和他的朋友帮忙卖,村里人只买过一只兔子。”
就在这次曹隽平下山后,郴州小鼎锅总经理李学斌听了李艳红的故事,承诺包下李艳红所有兔子的销售。
李艳红闻讯,高兴地说:“今后,我可以安心写字了!”
曹隽平还透露,他正在筹划帮李艳红卖其书法作品。
见过李艳红的人都说,她灿烂的笑容能驱散一切阴霾。
除了书法的脱胎换骨,更重要的是李艳红安居了,快乐了,她身上透着一般村妇少有的大气和平和,那是内心深处幸福沉淀的结果。还有什么比梦想实现更让人觉得美好的呢?
周围都是两三层的楼房,李艳红家的平房夹在中间,显得有点寒酸。但大家看到,在她家堂屋正中的矮桌上,摆放着几朵她劳作时收集的野花,有红的月季和黄的菊花,枝瓣上雨露晶莹,鲜艳欲滴。
“看,这就是梦想在开花!”曹隽平说。
手记
同等重要的是精神扶贫
“驾一叶扁舟舞梦想,寻几许阳光放异彩。”这是李艳红家书房门框上贴的对联,是应曹隽平要求,李艳红自己创作的,是她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曹隽平对李艳红10年书法精准扶贫,通过扶志、扶智,满足了她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所有梦想都是美丽和珍贵的,没有卑微高贵之分,李艳红一手锄头,一手毛笔,其梦尤其尊贵。帮扶她,也是帮扶、快乐我自己。”曹隽平说。
快乐是人生最大的追求,希望和梦想是改造自己、改造生活最大的动力,像曹隽平这样的精神扶贫、文化扶贫就是扶快乐,扶希望和梦想,与物质扶贫同等重要。
对被扶的李艳红和帮扶的曹隽平来说,他们都是快乐的,都是希望和梦想的追随者和实现者。
人人如此。这,就是中国梦!


最新评论